晒谷场上的秋光
作者:李兴安 编辑:林娜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15
村西头那片阔大的晒谷场,是秋日里最敞亮的胸膛。刚碾出的新谷子,铺满了整个场院,厚厚实实,一片耀眼的金。日头当空照着,谷粒上便蒸腾起一股子暖烘烘的、带着泥土腥气的甜香,这气味是秋光酿出的最醇厚的酒,无声地弥漫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晒谷场上,人影晃动。老农赤着脚,裤管高高挽起,露出的小腿上青筋盘结,脚趾缝里还沾着新鲜的泥。他们用宽齿的木耙,仔细地翻动着摊开的谷粒。那动作舒缓而富有节奏,木耙划过谷层,发出轻微的簌簌声,谷子便如金色的溪流般在齿下顺畅地流淌、翻身。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下来,落在谷粒上,落在老农古铜色的脊背上,也落在耙出的沟壑里,在谷浪深处投下道道鲜明的光影。范成大在《秋日田园杂兴》里写道:“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描摹的正是这般光景——平整如镜的晒场,家家户户趁着响晴的好日头,将一季的汗水与辛劳,都摊开来交给这慷慨的秋阳曝晒、收储。
场边也并非全然静默。三两个老人坐在矮凳上,守着谷堆,脚边放着半旧的搪瓷茶缸。他们的眼睛虽有些浑浊,目光却像细密的筛子,缓缓扫过眼前这片金黄的海。偶尔有麻雀试探着飞落,老人便轻轻咳嗽一声,或者跺跺脚,那些小东西便“扑棱”一下惊飞了,只在谷粒上留下几个不易察觉的小爪印。孩子们是耐不住的,他们光着脚丫在晒场边缘奔跑追逐,脚下的谷粒温温的,痒痒的。有时追逐得急了,一个踉跄滑倒在谷堆上,谷粒便如金色的细沙,簌簌地钻进衣领、袖口。孩子也不恼,顺势打个滚,咯咯地笑起来,惊起一片扑棱棱的鸟影。竹耙在老人手里,是梳理秋光的梳齿;孩童跌倒的刹那,则是撒落满地的、活泼泼的金子。
日头渐渐偏西,光线变得绵长而温软。晒了一整天的谷子,水分被阳光细细地吮吸、抽走,谷粒变得越发干爽、硬实,碰撞间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农人们开始归拢谷子,堆成一个个浑圆饱满的小丘。金黄的谷堆在夕照下,边缘镶着柔和的光晕,宛如大地隆起的一个个金色乳房,孕育着村庄整个冬天的饱足与暖意。有农人抓起一把谷子,摊在手心,对着西斜的日光仔细端详。谷粒饱满坚实,色泽金黄纯粹,那沉甸甸的质感,便是土地对汗水的回响。他捏起几颗放进嘴里,用牙齿轻轻一磕,“咯嘣”一声脆响,新谷的清甜便在唇齿间弥漫开来——这小小的谷粒,便是秋光凝成的最甘洌的结晶。
暮色四合,晒谷场终于沉静下来。谷堆被小心地覆盖好,如同为酣睡的婴儿掖紧了被角。空旷的场地,只留下薄薄一层遗落的谷粒和细碎的草屑,在渐凉的晚风中静静呼吸。月亮升起来了,清辉洒在空寂的场院上,那些白日里蒸腾的热气、喧闹的人声、孩童的笑语,仿佛都被这月光吸走、沉淀了下去。晒场像一个劳作后休憩的巨人,袒露着胸膛,在月光下安静地吐纳。白日里灼热的金色海洋退潮了,只余下遍地温柔的银辉。空气里,那新谷独有的、被阳光深深烘焙过的醇厚香气,却愈发清晰起来,丝丝缕缕,缠绕在清冽的晚风里,沉入村庄的呼吸,也沉入农人安稳的梦乡。
这晒谷场上的秋光,是大地捧出的最丰饶的金色诗篇。它无声地吸纳着日头的热力,蒸腾着新谷的芬芳,也映照着农人额角的汗珠与眼底的期盼。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