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生态使命 绘就绿色画卷——江阴人大推动美丽江阴建设的生动实践
作者: 编辑:赵佳敏 来源:江阴人大发布 发布时间:2025-08-18
习近平总书记20年前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二十载春风化雨,科学理论在华夏大地展现实践伟力。
在长江之畔,江苏省江阴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决扛起生态保护责任,用民主实践凝聚生态共识,以法治力量守护绿色家园,推动美丽江阴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生态日”
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事实上,早在2021年江阴就率先试水,由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决定把该日作为“江阴生态日”。 自生态日设立以来,江阴市围绕“绿色发展 低碳生活”、“生态江阴 美丽家园”等主题,先后组织了生态文明“五进”活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环保助企帮民服务活动、“村庄清洁行动月”等系列活动,常态化开设“绿芙蓉”大讲堂,在长江边上开讲“开学第一课”,在广大市民和青少年中普及生态环保、长江大保护理念和知识,激发社会大众保护生态的责任担当。
以“生态日”为契机,江阴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尽责,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让生态文明理念走进千家万户——向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发出倡议,动员代表争做生态文明理念的倡导者和传播者、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者、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者和守护者,助力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在每年的“生态日”前后,组织人大代表走进社区、企业、农村、机关,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向市民群众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和政策法规。我们欣喜感受到,生态文明理念已深入江阴这座江南秀美之城的每个角落,潜移默化深入市民群众的脑中和内心,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积极主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究其原因,“生态日”的设立功不可没。
履行监督职责
筑牢生态保护法治防线
清晨的长江江阴段,薄雾轻笼,波光粼粼。海事局巡逻艇缓缓前行,江阴海事局长山海事处副处长孙标手持望远镜,仔细巡视江面。“快看,江豚!”他突然压低声音,指向不远处——几道灰黑色的背鳍划破水面,江豚群时而跃出,时而潜入,在晨光中留下一串欢腾的水花。孙标是离江最近的“守江人”,对沿江环境的变化有发言权。“以前,沿江码头众多、烟尘漫天,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还破坏了生态平衡。通过整治,清退了许多污染严重的码头,保留的几个码头也都严格落实防尘、抑尘措施”。2024年,长江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为江豚等珍稀物种提供了理想栖息地。“水质改善了,鱼虾多了,江豚自然愿意来。”在他的观察日记里,江豚出现的频率明显提高——从最初的零星记录到如今每月都能见到,这些可爱的身影已成为江阴水域生态向好的生动见证。
生态的改善离不开法治的保障。“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全国生态日传递的鲜明导向。江阴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将依法监督作为推动生态工作的核心抓手,以刚性监督守护生态红线。近年来围绕长江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湿地保护法、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等连续开展执法检查,通过常规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网络调研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认真检查法定职责是否履行、法律责任是否落实、法律执行效果是否明显,确保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还坚持每年4月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上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将其列为“必修课”,形成常态化监督机制;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针对水、气、土等生态弱项短板开展视察检查,持续助力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紧盯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建设、“无废城市”建设、长江禁捕、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等重点工作,通过专题调研、现场视察等方式,推动解决突出问题;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针对长期困扰江阴的结构性、矛盾性问题,抓住国土空间规划、工业园区升级改造、“34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等大事要事,综合运用人大监督方式,促进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齐心协力,共绘美丽江阴画卷。
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凝聚生态治理合力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江阴市人大常委会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贯穿生态环保工作始终,让群众的呼声成为监督的导向,让代表的智慧融入治理的实践。
以督办代表建议推动生态问题解决,运用“五位一体”建议督办机制,将群众反映的生态环保问题纳入督办范围,邀请市民群众、环保专家参与生态类建议督办。通过“三表一清单”制度实时跟踪办理进度,及时公布建议办理情况,河道污染治理、企业废气排放等建议从提出到落实都能全程可溯、可感可及。依托代表联络站设立生态环保民意征集点,开通线上反馈渠道,让群众随时能反映生态问题、提出治理建议。在6月份“江阴人大开放日”活动中,人大代表进驻各“家站点”,收集群众反映的如农村河道黑臭水体、小区绿化遭破坏等数量众多的生态环保类诉求、问题和建议。长泾镇人大通过代表“田野调查”式走访,把村民反映的农田灌溉污染问题转化为具体建议。利港街道人大工委针对群众关心的垃圾分类设施不足问题,现场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改善,将群众对生态的关切快速转化为部门治理行动。在各级人大组织的生态治理项目视察调研活动中,代表和市民群众广泛参与,深入污水处理厂、生态修复现场等一线,看设施运行、查项目进度,对设施闲置、工程滞后等问题直言不讳提出意见建议,以“看得见的监督”推动生态治理落到实处。
从理念传播到法治护航,从民主参与到共治共享,江阴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全国生态日为契机,把生态文明建设深深镌刻在履职坐标中,站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新起点,将继续以行动践行使命,用担当守护绿色,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更深扎根、生态治理更富成效,让“美丽中国我先行”在江阴大地上绽放更绚丽的光彩,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崭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