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到“智造”,人大助力杜桥“镜”业迎蝶变
作者: 编辑:赵佳敏 来源:临海人大 发布时间:2025-08-18
作为全球眼镜供应链核心枢纽,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年产眼镜超1亿副,产品远销50余国,年产值突破70亿元。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命题,杜桥镇人大挺膺担当、精准发力,创新构建“产才融合、数字跃迁、文旅破圈”三维驱动模式,交出了一份传统产业凤凰涅槃的“杜桥答卷”。
持续监督:
激活产才融合“智慧基因”
杜桥眼镜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长期处于中低端市场,利润微薄,亟需破局重塑。全镇各级人大代表勇挑重担,深入调研,精准捕捉到标准缺失、人才匮乏等关键性制约因素。临海市人大代表、临海市眼镜协会会长李恭生指出:“没有统一标准,质量参差不齐,严重损害杜桥眼镜品牌信誉。”杜桥镇人大代表、浙江乐泰光学有限公司负责人陶东军同样认为,产业要升级,必须打破“低端代工”魔咒,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在代表推动下,镇人大连续十余年将眼镜产业转型升级纳入年度重点监督议题,以跨届跨年的接力监督机制持续发力,推动政府出台全省首个眼镜及眼镜配件行业行政合规指引,发布太阳镜质量分级团体标准。此外,通过助力当地建起杜桥眼镜城、杜桥眼镜创业园,落地“镜享未来”综合服务平台,36位来自北上广等地的“共享人才官”远程入驻。“‘镜享未来’平台让小镇与一线城市的创意、科研成果紧密相连,为企业注入了创新活力。”临海市镜客眼镜有限公司负责人蒋兆兵兴奋地说。
精准施策:
打通数字跃迁“价值链路”
杜桥镇人大顺应数字经济发展大势,组织代表深入电商企业、直播基地,与企业负责人、一线从业者促膝长谈。“数字转型迫在眉睫,但企业在技术应用、人才储备等方面困难重重。”临海市人大代表、盈昌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生弟道出企业转型痛点。
为缓解阵痛,助推眼镜产业搭乘互联网销售“快车”,镇人大组织开展多场专题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解读数字营销、电商运营等专业知识,累计培训超300人次;专题调研形成《关于推进眼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力促政府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涵盖做大规模、打造品牌、技术改造、数字转型等多维度支持,为主动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兑现资金200多万元。“以前接单靠打电话,现在直播间里抢着下单!”杜桥镇青年电子商务协会会长陶永才说。
“数字转型带来的改变究竟有多大?”杜桥镇用一场国际展会给出了答案。去年10月,第二届台州(杜桥)国际眼镜展盛大启幕,吸引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300多名海内外品牌贸易商、专业市场批发商亲临现场,线上云展访问量突破23万人次,展会期间成交量突破1亿元。
协调联动:
开拓文旅破圈“流量赛道”
杜桥镇人大深入挖掘本地文旅资源,积极探寻可与眼镜产业联动的元素,全力推动特色配镜游线路打造。杜桥镇人大副主席泮永希表示:“杜桥全域拥有丰富的潜在文旅资源,亟待与眼镜产业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开拓新路径。”
代表们走进旅游企业、文化机构,广泛听取意见,提出推出眼镜文创伴手礼、建设眼镜博物馆等建议,推动杜桥眼镜博物馆顺利建成,创成浙江省乡村博物馆。近期,杜桥眼镜城配镜攻略在小红书等平台火爆“出圈”,相关笔记超3万篇,浏览量破200万,为杜桥眼镜城吸引大量潜在游客。
镇人大还积极开展“代表有约”活动,邀请文旅、宣传等部门共商举措,推动举办各类眼镜文旅活动,如时尚酷炫的眼镜走秀、寓教于乐的研学活动、优惠多多的配镜节等。“这些活动让眼镜文化融入大众生活,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配镜游。”杜桥镇人大主席张建江介绍道。
从“制造”到“智造”,从“产品”到“文化”,杜桥镇正以“镜”为媒,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绽放璀璨新光。展望未来,杜桥镇人大将秉持初心,持续发力,以调研为笔,以监督为墨,持续绘就眼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