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技术工人成长搭建“通天梯” ——记浙江省江山市人大代表汪春祥
作者:周小斌 王宁宁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19
浙江申达电气集团车间里,干了二十多年线圈制造工的王师傅,眼中闪烁着期待与无奈交织的光芒,他对正在调研的江山市人大代表、申达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春祥感慨道:“汪总,您看我这手艺,经手的大容量变压器绕线圈哪个不是一次合格?评一级早够资格了。但一级技师技能等级需省厅安排或授权认定,而我们变压器专业不是通用工种,社会化认定基本没有。不光我憋屈,年轻人谁还肯沉下心钻研?”王师傅的喟叹,让汪春祥心头一震。也让他产生了一个坚定的念头:技能等级评审岂能比“登天”还难,必须为这些产业“脊梁骨”架起一座能“摸得着”的人才成长阶梯。
评级难题困工匠,百亿产业藏危机
深耕输配电行业二十余年的汪春祥,深知高级技工的分量。虽然江山市头顶浙江省输配电产业示范基地等多个“金字招牌”,年产值近百亿元,产品远销海外,但背后却横亘着尴尬的“人才鸿沟”,全市活跃在生产一线的变压器专业技师中高级技师屈指可数。症结非技艺不精,而是评审渠道阻塞——整个江山仅一家企业有评审权,且仅限内部评审。他深入数十家变压器企业走访调研,见到许多技术精湛的老师傅因职称止步二级而导致待遇受限、热情消减。90后骨干小张更忧心地直言:“看着老师傅评不上高级,心凉。去年班组走了三个技术好的师傅,转行后收入比在这高。”技术传承断层如无声裂痕,威胁产业的根基与未来。
2024年江山市人代会召开前夕,汪春祥开启了密集走访调研。从乡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到输配电企业,从生产车间到研发中心,他与技术工人促膝长谈。汪春祥将调研中记录的数十个具体案例、上百条技术工人诉求、翔实的企业人才结构与流失数据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分析,最终形成《关于建立变压器专业高级技师评审认定体系的建议》。在建议中,他用数据揭示人才断层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阐述高级人才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呼吁政府积极争取变压器专业工种技能认定,建立区域性评审中心,畅通人才成长通道。
一番举措终破壁,“匠星” 价值续薪火
建议提交后,汪春祥的履职并未止步于“提”,而是化身积极的“推动者”和“协调员”,主动与承办建议的江山市人社局保持紧密对接。他凭借人大代表和龙头企业负责人的双重身份优势,多次陪同江山市人社局赴省厅进行专题汇报。他从国家制造强国、弘扬工匠精神方面阐述必要性,还结合产业集群实际,提出评审专家库标准、流程设计、监管机制等操作性方案。在一次关键的协调会上,面对与会人员对可能出现“资质成为个别企业特权”的顾虑,他掷地有声地表示:“争取这个评审资质,绝不是为了一家之利,最主要的是为江山乃至周边地区输配电行业搭建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高级技能人才成长平台,评审中心必须服务全行业。要让一线优秀的技术工人看到职业希望、获得待遇提升、赢得社会尊重!”这份源于基层、心系全局的执着与坦诚,打动了在场的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持续努力和不懈沟通,2024年年底,收到浙江省人社厅的批复文件后,汪春祥第一时间到车间找王师傅并将文件复印件递给他,现场爆发出热烈掌声。汪春祥激动地说:“这不仅是一个资质突破,更是对所有‘江山匠星’价值的重新定义!”政策的暖风,迅速吹遍了江山输配电产业,最直观的变化发生在招聘市场:2025年春季招聘中,申达、科润等主要输配电企业的技术类岗位报名人数同比增长20%,其中不乏高学历青年,而且部分曾转行的技术工人开始回流。年轻的面孔和回归的骨干,为江山输配电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步履不停再谋篇,人才接力话长远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落地,打通了人才跃升关键节点,但绝非终点。汪春祥又开始着手新的调研课题:如何构建技术工人终身学习体系、如何完善技能人才薪酬激励……他的履职计划表上,每一项都关乎技术工人的核心利益和职业发展的持久动力。“人大代表不是开完一年一度的大会就完事了,而是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时刻准备为他们‘架梯子’,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铺路搭桥。”汪春祥说。他还计划联合工会、行业协会、职业学校探讨建立覆盖全职业周期的技能培训;设想推动设立“江山工匠日”,选树“金牌匠星”,推动工匠精神成为时代新风尚。
当青年重拾钢铁线圈间的创造之美,当技术工人的职业之路洒满阳光……这背后,是百亿产业的曙光,更是汪春祥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智慧破难题、用担当践诺言的坚实身影。他那卷边的履职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次走访、每一次座谈、每一次思考的心得。在记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落地的那页,一行文字格外醒目:“当人大代表,就要把群众盼的事,盯紧了、办实了,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人大在身边、代表在行动。”这平实的话语,重若千钧,是一位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永恒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