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履职>

15本民情笔记跳动的“赤子心” ——记陕西省人大代表陈江

作者:曹文莹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19

在三秦大地的陕南一隅,安康这片土地孕育了无数心怀故土的实干家,陕西省人大代表、康家实业控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江便是其中的典型人物。他始终秉持“为家乡谋发展、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用赤子情怀和实干担当,书写着新时代人大代表的履职篇章。

“人大代表不是荣誉,而是沉甸甸的责任。”在众多身份中,陈江最珍视“人大代表”这一身份。他积极参加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履职培训、视察调研、“双岗”讲述等活动,深入基层一线,坚持“察实情、听民声、建真言、办实事”,将群众心声转化为发展良策。担任省人大代表三年来,他用扎实的走访、调研与跟进,累计提交14件代表建议,生动诠释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履职担当。

针对西康高速收费偏高问题,陈江跟随货车司机跑了三趟西康线,凌晨记数据、服务区听吐槽,算清“物流成本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适当降低陕西境内西康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的建议》。在承办单位办理过程中,他组织货车司机、村民、相关企业代表与省交通厅、财政厅、高速集团召开3场“面对面”座谈会,司机摆账本说“过路费高得不敢跑”,村民叹“菜运到西安路费比菜贵”,他则用数据论证“降费能促货运量增长”。在座谈中,既传民声又找对策,最终推动出台阶段性降费措施。政策落地后,他又走访货车司机,听大家说“西安到安康来回省60元”才彻底放下心来。

为摸透安康城东新区的发展瓶颈,陈江12次深入建设现场,踩着泥泞路问工人情况。调研中他发现新区因缺“省级开发区”身份难聚资源,他带着调研报告多次对接发改、规划部门,7次沟通、5易其稿,提出的《关于安康城东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客观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该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采纳,在后续出台的相关政策中进一步明确了城东新区的定位,助推城东新区获批省级开发区,也引来了3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新区招商团队感慨:“有了‘省级开发区’和‘营商环境最安康’的招牌,谈项目腰杆都硬了!”

富硒产业是安康的“立市之业”。为推动富硒产业发展,陈江深入田间地头、茶园、产业园调研,邀请专家会诊,精准指出“标准化不足、产业链较短”的症结,撰写了《关于持续加大安康富硒产业扶持力度的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加大资金、项目、政策扶持。如今安康富硒茶、富硒水、富硒食品市场认可度显著提升,有效带动农户增收。

在防治未成年人犯罪调研中,他进校园听学生说“怕校园欺凌”,去少管所问“多少孩子因监护缺失犯错”,收集200多份家长问卷,提出了《关于防治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该建议引起省检察院的重视,副检察长带队到安康走访调研,推动落实“法治副校长驻校”“涉罪未成年人心理干预绿色通道”等务实举措,将潜在风险点转化为坚实“守护岗”。

除了上述工作外,陈江还多次走访贫困家庭,用心解决低保户及城区失地老人的实际困难。三年履职路,120多个调研点、15本民情笔记、30多次跟进会议,陈江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调研支撑真言,用实干推动转化,以一份份精准务实的建议,一个个惠及民生的成果,践行着人大代表的初心使命。

陈江在日常工作之余始终将服务乡友视作己任,他结合自身经验,运用“六个一”服务模式(建强一个党支部、组建一支法援队、搭建一个就业直通车、设立一个应急基金、成立一个乡贤联络站、组织一系列乡情活动),有效破解流动人口“融入难、维权难、发展难”问题。这一模式因成效显著被中组部列为远程教育课程在全国推广,成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安康样板”。多年来,他累计协助化解各类经济矛盾纠纷189件,帮助追讨劳务薪金3000余万元,让漂泊在外的乡友真正感受到“他乡即故乡”的温暖。

“我是奋斗在外游子们的‘好兄弟’,哪里需要,我就在哪里支援……”在今年安康市“投身‘三个年’· 人大代表建新功”和“双岗”履职集中讲述活动中,陈江朴实的语言赢得阵阵掌声。从反哺家乡到服务乡友,从建言献策到助民办事,陈江始终以赤子之心扎根家乡与基层,用实干担当诠释着人大代表心系人民、服务发展的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