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人大:碧水铺底、青山点染,绘就人大守护生态美丽图景
作者: 编辑:赵佳敏 来源:江苏人大发布 发布时间:2025-08-20
蓝天白云常作客,绿水青山入画来。长江之岸,金山湖畔,接天莲叶映衬着亭亭净植的粉嫩荷花,为千年古城平添了一份清雅与生机,这满目葱茏、碧波荡漾的优美画卷,诉说着镇江这座古城向绿而行的生动景象。近年来,江苏省镇江市人大常委会精准聚焦生态环境提升,以坚实履职筑牢生态环境保护根基,为美丽镇江的锦绣画卷不断着墨添韵。
以制度创新为墨
渲染保护底色
“报告中的数据非常直观清晰,这样的监督也让老百姓心里更有底!” 市人大代表魏丽在分组审议镇江市2024年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时的感慨,道出了年度生态环境报告与民生福祉的紧密连接。这份被群众称为“年度生态体检报告”的文件,每年在“镇江人大发布” 微信公众号及时公开,让群众对全市生态“家底”一目了然。
作为人大监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年度生态环境报告制度在镇江已历经多年实践。自2017年以来,镇江市人大常委会以 “钉钉子” 精神不断突破创新,报告范围从市级延伸至乡镇,逐渐实现了市县乡三级全覆盖。2023年,随着《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生态环境报告制度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创新出台,年度生态环境报告工作也进行了系统性“升级”,进一步从制度层面规范和强化了人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
以《实施办法》为指南,如今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已形成一套清晰有序、衔接顺畅的闭环监督机制:会前深入调研摸实情——会上集中审议提意见——会后跟踪督促抓整改,年度生态环境报告工作的全流程规范化、法治化运行,为守护美丽镇江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2024年,镇江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生态成绩单”:全市地表水国、省考断面优Ⅲ类比例均为100%;市区PM2.5年均浓度为34.6微克每立方米,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市区优良天数比率为81.1%,同比改善6.6个百分点,全年无重污染天……
以刚性监督为笔
勾勒治理经纬
“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包括哪些区域?管网配套能否确保应收尽收?”
“本次扩建后10万m3/d的规模是否匹配区域未来发展的增量需求?”
“当前出水水质执行的是哪一级标准?主要污染物指标稳定达标情况如何?”
......
4月,镇江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在丹阳市石城污水处理厂调研时,与在场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厂方管理及技术人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交流,连续抛出了多个问题,力求以现场切口小、挖掘深的讨论,充分掌握该厂污水处理现状,为深入推动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收集第一手资料。
治理好太湖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镇江全市超过三分之一的面积处于太湖流域范围内,本届以来,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将守护碧水清波作为履职重点,持续监督发力。2022年,积极推动“污水管网‘三全’及海绵建设完善工程”民生实事项目顺利完成。2023年,继续以完善污水管网为切口,扎实督办“加快完善污水管网建设管理”重要建议,推动污水处理水平和污水收集能力提升,从源头上减少生活污水对流域环境的影响。2024年,精准聚焦监督探头,以督办“攻坚克难、精准施策,统筹推进我市太湖流域污染防治”重要建议为抓手,综合运用听取报告、专题调研、跟踪推进等多种方式,强化监督实效。2025年,常委会将听取太湖流域城乡生活污水治理情况列入年度工作要点,保持监督连续性,持续跟踪推进,有力推动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取得积极成效。
太湖治理是一场持久战,人大监督也是一场接力赛。2024年,太湖重回“良好”湖泊行列,镇江太湖流域河流水质也达到“十四五”以来最好水平。这一阶段性成果来之不易,更需我们保持定力、持续发力,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强化监督,为保障上游主要入湖河流水质稳定向好、一泓清水永续入湖再接再厉。
以法治护航为轴
铺展生态美卷
7月22日,《镇江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规定》实施工作会议召开,该法规于8月1日起正式施行。
镇江属于传统工业城市,工业结构偏重机械、化工、造纸等重化方面,产废量大、强度较高,近年来,镇江在工业固废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形势依然较为严峻。面对这道发展命题,镇江市人大果断出击,将工业固废管理立法列入《镇江市人大常委会2022-2026年立法规划项目》,2023年即刻启动了立法调研工作。
法规起草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委、法工委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司法局等单位共同组成调研起草专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在严格遵守上位法、体现镇江特色、注重可操作性的原则下,聚焦本市工业固废管理面临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广泛进行了调研论证,充分吸纳各方意见,经过反复修改完善,最终形成的《镇江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规定》凝炼为二十二条,做到能具体的尽量具体,能明确的尽量明确,能精简的尽量精简,对工业固废的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环节进行了全程规范。
参加法规贯彻实施会议的市人大代表周岳新,对法规的出台深有感触:“在法规调研阶段,我就多次参与意见座谈,非常有幸一路见证了这部法规的诞生,它为守法企业明晰了路径,为违法行为划定了红线,为我市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法规甫一落地,便与国家整治行动“同频共振”。5月30日,该法规经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通过。6月,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法、最高检等8部门启动了全国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法规的正式出台,精准呼应了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最新部署,印证了镇江在工业固废管理领域的敏锐预判,彰显了法治引领的前瞻智慧,更体现了地方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上的主动担当。
从年度生态环境报告工作的规范升级,到太湖流域治理的持续发力,从一部法规的破茧而出,到绿水青山的笑颜常开......近年来,江豚跃动的嬉戏影像频现,江苏最大粗梗水蕨群落、屈原笔下的杜衡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大根兰的惊喜现身,都是对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的最好褒奖。
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卢道富表示:“我们将以法治思维持续深耕生态环境保护的沃土,让更多珍稀物种成为镇江的‘常客’,为擦亮‘山水花园名城’的生态名片继续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