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实践>

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 让民意搭上立法“直通车”

作者:孙 浩 编辑:白丹 来源:人民代表报 发布时间:2025-08-20

天津市北辰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自被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为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立足立法“直通车”、民意“连心桥”的功能定位,积极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方面探索实践,畅通基层群众参与立法活动的渠道,切实提升立法工作质效。

扩大参与性

构建“1+1+N”工作体系

开辟一个立法活动空间。为扩大社会认知和群众参与度,在区级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活动空间,协助收集和反映立法及相关工作意见建议。活动空间张贴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征询工作流程图,配备法律法规在线查询一体机、法律法规书籍杂志,方便基层群众参与立法活动。

打造一个线上民意收集平台。借助线上人大代表联络站平台,增设民意民声模块,将新制定的或者修改的法规草案在线征求公众意见建议,保持与基层群众的密切联系和有效互动。2023年上线以来,征集食品安全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草案)意见建议27条,征集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意见建议90条,按照对法规条款的意见和对工作层面的意见进行梳理后,分别向立法机关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反馈。

向下延伸建立N个立法信息采集点。结合北辰区既有农村又有城区、工业基础雄厚、少数民族聚居的特点,把握是否在行业具有代表性、是否有能力组织代表群众参与立法的要素原则,确定创设瑞景街宝翠花都社区等9家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立法信息采集点。同时,组建立法联络员信息员队伍,把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和社会工作者吸收到立法队伍中来,夯实与基层群众联系的基础,拓宽收集立法意见建议的渠道。

提升规范性

不断健全工作制度流程

完善立法征求意见机制。进一步明确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制定了接受征询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前期解读学习、开展意见征询、形成情况报告等十步工作法,规范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制定立法联络员信息员工作细则和法治专家库管理办法,支持和保障立法联络员信息员和法治专家发挥作用。

把握方案制定和法规解读两个环节。注重做到立法征询“一法一方案”,逐一研究立法项目征集意见建议的具体安排,明确征询时间、征询方式、参与人员和注意事项,增强立法征询工作的针对性。注重加强法规草案解读学习,在立法征询过程中,邀请行业主管部门、法律专家解读立法背景、法规主要内容和相关立法情况,将法规草案说明、新旧对照表作为立法征询参考材料,为基层群众参与立法提供支持。

注重实效性

多维征集立法意见建议

坚持立法征询与立法联系单位相对应。将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作为立法联系单位。立法联系单位作为某一领域工作的主管部门或责任部门,对该项工作现状情况和实践需求最为了解和掌握。因此,匹配与立法项目相对应的责任部门,有利于高效征集立法建议。如召开座谈会议征求区档案部门关于《天津市档案条例(草案)》的意见;发函征求区应急、消防等部门关于《天津市安全生产条例(修订草案)》的意见。

坚持立法征询与人大代表相对应。注重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工作中的作用,组织代表研读讨论《天津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天津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条例》,保障代表参与立法活动。立法征询过程中,邀请相关领域人大代表参加法规草案征求意见、立法座谈调研活动,引导各级人大代表开展走访了解,提出反映天津需求、促进天津发展的意见建议。

增强融合性

积极拓展联系点服务功能

加强普法宣传。坚持把征求意见的过程变成宣传普及法律法规的过程,通过法律专家解读说明、回答群众咨询等方式,增进各方面对立法工作的认同,对法律法规核心内容的了解。推动建设和用好法治公园等普法阵地,利用北辰人大微信公众号,开展“国家宪法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宪法法律知识,积极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开展法治评估。推动监督工作和立法建议相衔接,注重收集整理常委会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等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增强立法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围绕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年度立法工作安排,组织立法信息采集点开展《天津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施情况问卷调查,积极协助市人大常委会修改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