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实践>

以“法治人大”为抓手 深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作者:龚 峰 编辑:白丹 来源:人民代表报 发布时间:2025-08-20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法治自信,将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法治方式融入人大各项工作,以“法治人大”为抓手,积极参与地方立法,确保法律法规有效实施,争当法治社会的稳固基石。

用法治方式推进法治建设

营造良好立法氛围

切实提升法治思维。一方面,注重培养法治人才。从2013年开始,岱岳区人大常委会就加强法治人才培养,任命法律专业人员担任法工委负责人,组建法律专业代表小组,建立起公职律师制度,使常委会的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另一方面,将强化法治宣传教育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手段。区人大常委会制定年度普法责任清单,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在办公区域建立法治文化长廊,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工作人员的法治素养。认真组织任前法律考试,带动全民学法。把人民群众对法律法规的知晓率作为人大执法检查的重点之一,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落实。

依法监督公权力。一是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全区人大制度、机制的系统设计,根据新修改的地方组织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常委会议事规则、专题询问等22项工作制度,系统建立完善全区人大工作制度机制,形成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全方位监督。二是提升监督实效。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工作落实机制,统筹运用监督手段,提升监督效能。例如,在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监督中,每年审议区政府法治工作报告,对政府其他专项工作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和工作评议等;对区监察委的监察工作、区法院的行政审判工作和区检察院的行政检察工作进行审议,督促监察委、检察院加强对政府依法行政的监督,法院加强对行政应诉的监督,通过监察建议、司法建议或检察建议的方式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实现对政府法治建设的全方位、多维度监督。

以立法联系点建设为契机

让民意直达立法机关

一是注重立法联系点建设及其作用发挥。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立法联系点的功能定位,加强大汶口镇、惠锦律师事务所两个立法联系点的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打造成集立法联系、普法宣传、代表履职于一体的综合性法治服务场所,建立完善“立法联系—普法宣传—信息采集”三级工作架构,并利用微信群、公众号、代表“二维码”等,发布意见建议、收集立法信息。在大汶口镇45个村建立立法信息采集点。先后开展了《泰安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条例》等10部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调查问卷活动;大汶口文化遗址保护条例,从立法建议、法规立项,到草案的意见建议征集,全程参与。二是认真为立法项目建言献策。2016年至今,书面向泰安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立法建议5项,分别涉及城市乡村环境卫生管理、城镇地下管网建设管理、物业管理服务、宠物养殖管理、大汶口文化遗址保护等方面。其中,宠物养殖管理建议被泰安市养犬管理条例吸收,城市乡村环境卫生管理被泰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吸收,大汶口文化遗址保护条例纳入立法项目。三是全力参与意见建议的征集。多年来,积极参与市级以上人大21部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建议征集工作,累计提出修改建议近120条。

不断提升备案审查质效

擦亮立法监督名片

一是完善备案审查制度机制。2019年,修订区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办法时,在全省率先将区监察委的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全区建立了备案审查微信工作群。与区委、区政府备案审查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及时沟通、移交有关事项。二是提升备案审查能力。围绕备案审查基本业务知识、规范性文件备案平台的规范操作等内容进行系统培训,共举办培训班6次,外出学习3次。积极参与规范性文件起草、论证等工作。主动对报备的文件进行审查,并及时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