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工作>

新疆巴州:打造产业链上的代表联络站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作者:姬智明 赵毅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20

如何聚焦产业、行业发展主阵地,充分发挥好人大制度优势和职能作用?如何更好把民智民意汇聚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来?今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巴州“中轴隆起、两翼齐飞、多点联动”发展格局和自身“两主四翼两新”产业链发展目标,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把人大代表联络站建在“产业链”上,有力推动代表“链上履职、链下尽责”,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巴州实践贡献代表力量。

筑基强链,凝聚代表力量,共绘产业蓝图新篇章

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人大代表履职就跟进到哪里”,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产业发展主阵地,打破传统站点设置模式,探索建立“一站五点”代表联络站体系。建立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立精细化工和新材料、纺织服装及绿色织造、生物医药大健康、智能制造和电子科技、现代服务业(航空航天新兴产业)五大产业链联盟点。

联络站发挥核心作用,牵头抓总。配置“人大代表议事厅”“理论政策宣讲室”等,为人大代表、企业负责人和职工群众提供沟通交流场所,统筹协调联盟点各项工作。联盟点以五个产业链为载体,建点在链,入链服企,协同发力。代表通过联络(盟)站点链接服务上下游企业,链动政府,集聚众智,汇聚众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产业集群发展。

走进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人大代表信息二维码、站点工作制度、代表履职风采等一目了然,“传心声、奉真言、献良策、助发展”“倾听企业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民办实事履职显担当”“以赤诚之心丈量民意,凭担当履职为发展护航,做群众信赖的人大代表”等“心言心语”赫然呈现。

寒来暑往,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暨五大产业链“联盟点”人大代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定期深入基层走访调研,每季度召开企业代表座谈会,发现影响营商环境、制约企业发展、损害群众利益的难点痛点,推动问题解决。截至目前,累计接待群众220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250多条,帮助企业解决人才、资金等方面困难问题610件次,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90多个,有效拓宽了代表联系企业和群众的空间,达到了群策群力、议事协商的效果,也让人大代表联络站真正成为了企业困难的“倾诉站”、群众意见建议的“汇聚站”、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油站”。

多维赋能,激发代表活力,驱动产业链服务升级

作为新疆棉花主产区之一,巴州棉纺产能占全疆四分之一,纺织服装规模位居全疆地方之首,纺织产业已成为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新疆中泰金富特种纱业有限公司职工芒来西汗·吐尔孙是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纺织服装及绿色织造产业链联盟的组员。在了解到巴州粘胶纤维出疆受制于物流成本,极大降低了产品竞争力后,积极对接生态棉纺板块市场需求,提出“不断丰富纺织服装及绿色织造产业链产品类别,提升产品附加值及竞争力”“推动纯粘胶纱逐步向混纺纱转型”等建议,受到高度重视,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贡献了代表智慧。

同时,通过“代表+”模式,推动代表履职常态化。在闭会期间,人大代表也广泛参与到重点项目协同调度、视察调研、招商引资、行业发展经济讲坛、企业家沙龙等活动中来,真正推动人大代表“进企、助企、帮企、联企”全链条服务,代表履职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得到充分释放。

在人大代表的推动下,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江苏宿迁、南通等纺织城市建立起多维度合作共建长效机制。引进央企际华集团、洲际纺织等龙头企业,延伸了织布、印染、家纺、成衣下游链条,“纺、织、染、整、终端产品”实现融合发展。

7月10日,东华大学、巴州人民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成立了“东华大学新疆纺织产业研究院”,推动纺织产业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深度融合。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跨越式发展,“新疆巴州制造”的纺织服装产品走向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实干笃行,彰显代表担当,铸就产业发展新辉煌

人大代表产业联络站建起来是基础,用起来才是关键。为确保人大代表产业联络站常态长效运行,推动代表履职精准化、高效化,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争做“五大员”活动,推动人大代表化身“法规政策宣讲员、重点项目服务员、经济运行观察员、企业诉求帮办员、营商环境监督员”,将代表职责与产业链发展深度融合,最大限度使代表在产业链上履职、在产业链上发挥作用。

3天时间解决企业用电问题、新建公寓改善企业职工住宿条件、落地项目从立项到开工仅34个工作日……。围绕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代表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和工作实际,深入分析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贡献力量。巴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独山子石化公司总经理助理、塔石化分公司常务副书记李虎,作为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链联盟点组员,在推进中泰美克化工四期、五期项目建设中,多次前往相关部门单位协调推进,会同行业专家团队,优化项目设计方案,推动项目提前投产,实现BDO年产量20万吨。

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人大代表提出的诸如“减免租金、提供低息贷款”以及“解决企业人才短缺问题”等建议,获开发区党工委采纳。巴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新疆科技学院教务处副处长褚新建,积极强化与新疆科技学院、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对接协调工作,成功推动学院开设“华锦班”“楼兰班”等企业订单班,助力企业引进人才达8500余人。

2025年,纺织服装及绿色织造产业链联盟点促成“巴州中泰联纺纱业有限公司80万锭涤纶纺纱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延链补链强链”上再添“硬核引擎”。项目总投资29.07亿元,投产后将形成年产80万锭纺纱的产能,预计年产值达27.28亿元。项目落地过程中,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创新“代表+专班+清单”机制,实现“站—链—企”无缝衔接。“过去是企业找政策,现在是代表带着政策找企业。”项目总指挥张朝锋表示。目前,项目场平已完工,第三方设计院进场开展初步设计,比原计划提前1个月。后续,产业链联盟点将持续围绕“中泰80万锭项目”投产达效,跟踪做好蒸汽管网、危化品运输、职工子女入学等后续服务,力争2026年底项目一期投产即达规,为巴州打造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作出代表贡献。

在精细化工、纺织服装“领跑”的同时,生物医药大健康、智能制造和电子科技、现代服务业(航空航天新兴产业)三大产业链联盟点代表同样把履职答卷写进了车间、实验室和发射塔架。在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链,代表们深入产业一线,助力园区粮油加工企业年产粮油30万吨、新疆凯瑞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年处理鲜奶9万吨、新疆全安药业公司新厂开机试生产。在智能制造和电子科技产业链,代表积极作为,推动巴州巨龙重工有限公司获国家工信部批准专用车生产企业准入许可,新疆格瑞迪斯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获评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在现代服务业(航空航天新兴产业)产业链,代表积极发挥作用,促使中国星网、上海垣信、翱翔无人飞行器等一批航天产业项目稳步发展、取得成效,形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卫星测控地面站。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链人大联络站通过“体系筑基、赋能提效、机制长效”,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产业发展,实现了代表履职与产业升级的互促互进。下一步,将持续完善“一站五点”代表联络站体系,深化“代表+”活动,提升“五大员”服务企业和群众能力,为“两主四翼两新”产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推动巴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