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诊器里“听民生” ——记浙江省海宁市人大代表关晓玥
作者:叶毅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20
从病房到会场,从医院就诊室到民意调研路,她用听诊器倾听民生、用建议传递呼声,以专业视角聚焦医疗行业,用医者仁心倾听百姓诉求,她就是浙江省海宁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袁花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关晓玥。当选人大代表以来,她用“双重身份”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医疗卫生领域人大代表的风采。
破解“人才困境”
当选海宁市人大代表后,关晓玥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将医疗卫生行业的痛点难点问题作为关注的重点,为推动海宁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直是关晓玥关注的焦点问题,翻开她的民情记录本,在“基层医疗人才困境”专题页上,记录着年轻医生想考执业医师却没时间复习的焦虑,因中级职称名额限制而想要离开的无奈等“医疗痛点”。她深知,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
在海宁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关晓玥动情发言:“要让基层医疗机构更好留住人才,让更多人才在基层医疗机构安心工作,使广大居民能在‘家门口’有熟悉的好医生,更好满足基层群众健康需求。”
在《关于加快建立基层医疗运行新机制,更好满足基层群众健康需求的建议》中,关晓玥建议提高核定编制数拨付的基本人员经费,建立人员编制动态增长机制。
这一建议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共鸣,相关部门也迅速行动起来,建立了动态测算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总量机制,拟定定向培养社区医生招聘计划,为提升海宁市整体医疗卫生人才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心系“一老一小”
“一老一小”是事关千家万户的“关键小事”和“民生大事”,作为海宁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委员和“幼有善育”专题监督小组的成员,关晓玥始终心系“一小”工作的建设和推进情况。
“虽然社区建立了向日葵亲子小屋,但是师资队伍力量不足,活动项目单一,群众的知晓度也不高。”“很多儿保医生是因为人员不足从其他执业范围的临床医生经培训后转岗过来的,专业能力不足。”在碧云社区、海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关晓玥又打开她的民情记录本一一记录下来。
作为来自卫生系统的人大代表,关晓玥聚焦生育支持政策、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将专业优势融入履职实践,连续两年参与微调研课题,将在一线的调研成果转化为意见建议,撰写了《关于妇产和儿科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关于海宁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体系建设的情况分析》等高质量微调研报告,提出了优化婴幼儿照护服务资源配置、丰富照护服务内容、加强对从业人员能力培训等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意见建议,这些建议也被吸纳并写入了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交政府办理。
关晓玥长期扎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先后在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用二十年基层从医经历,编织着居民健康“防护网”。在门诊室里,关晓玥的听诊器不仅是诊疗工具,更是倾听民生的“传声器”。
“我们要让关怀的温度穿透诊疗室的每一扇窗。”从门诊室里的细心问诊,到人代会上的铿锵建言,关晓玥用专业与担当搭建起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