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实践>

代表选民议事 构建基层治理新模式

作者:高凤兰、叶婷 编辑:白丹 来源:人民代表报 发布时间:2025-08-21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守“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积极探索实施以人大代表为主体、选民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代表选民议事制度”,试点指导米公街道人大工委通过代表联系选民听意见、走访调研察实情、联合选民议政事、联动部门解难题、共评共享促和谐这一纽带桥梁,团结和支持基层群众广泛参与管理街道事务,共同构建起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治理模式。

搭建议事载体

构建“全域式”议事格局

一是用好一个制度。在广泛征求代表、选民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樊城实际,制定《人大代表选民议事制度》,明确议事目标、议事范围、议事原则和议事方式,按照“广泛听取民意、集中协商议事、交办议定事项、全程跟进监督、亮晒办理结果”五个环节,每季度至少举行1次代表议事会议,面对面回应群众关切,着力化解实际问题。二是抓好一支队伍。注重提升代表议事能力,通过代表小组集中学习、“代表之声”讲坛等活动,着力加强对经济发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明确议事主体和行动路径,按照由街道人大工委牵头,人大代表、选民代表组成议事团体,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共同参与的工作模式,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三是建好一个阵地。结合自身实际,加强统筹谋划,依托现有资源合力打造“1+12+N”议事平台,即:1个街道代表联络站,12个社区居民议事室及N个小区居民议事点,代表议事会可以在代表联络站举行,也可以在社区居民议事室召开,还可以结合议题涉及的场所开展沉浸式议事活动,提高群众参与活动的便捷度和广泛度,真正从“小院落里、小板凳上、小议事室”里体现“大民主”。

规范议事程序

构建“链条式”议事体系

一是围绕“议什么”,建立诉求反馈渠道。通过代表接待选民、走访联系选民、代表行动等联系选民活动,收集梳理街道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等,按照“先急后缓、量力而行”的原则,经议事范围审核,形成议题清单,列上议事行程,及时回应代表选民的迫切诉求。二是围绕“怎么议”,建立闭环协商渠道。为增强议事效果,街道人大工委于会前一周将议事内容、议事时间、议事地点等进行公布,根据议事主题,邀请与议题相关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邀请对议题感兴趣的选民参与议事。参会人员根据会前走访调研、工作汇报等情况,围绕议题进行面对面协商、审议、讨论、表决,推动实现民情快速响应。三是围绕“怎么办”,建立分类处理机制。在议题执行环节,按照职责范围和复杂程度进行分类处置。对属于社区职责范围内的,交由社区居委会办理,属于街道职责范围内的,由街道人大工委转交至街道相关职能科室进行办理;相对情况复杂的事项,则进入全区统筹办理环节,由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机构进行督办,确保基层反映的意见诉求得到有效处理。四是围绕“怎么督”,建立跟踪问效机制。对议事会上确定的办理事项,强化事前、事中、事后“三沟通”,及时调度实施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定期组织“回头看”,切实抓好事项办理全过程闭环落实。同时,实行“季通报、年报告”制度,每季度对有关议事项目推进情况进行通报,年底向代表汇报年度人大工作情况,并同步通过居民微信群、社区公示栏等形式,将事项办理情况和办理结果进行公布,获取代表选民评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