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代表法 打造代表履职新生态
作者: 编辑:白丹 来源:人民代表报 发布时间:2025-08-22
徐厚乾
山东省莒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新修改的代表法为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构建更优履职格局提供了制度遵循。山东省莒县人大常委会将学习贯彻代表法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通过筑牢思想根基、创新实践载体、强化服务保障,推动代表履职从“达标规范”向“优质高效”跃升,逐步催生出人心齐、干劲足、成效显著的代表履职新生态。
聚焦深学铸魂
激发代表“想为”自觉
抓实全员培训强基础。第一时间召开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利用市人大代表履职学习班平台,组织全县五级人大代表及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参加代表法专题培训,同时,通过机关集体学习、“主题党日”等方式举办专题讲座,不断提升代表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依法履职能力。抓实常态学习促提升。将新修改的代表法学习纳入全年学习计划,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为代表订阅《地方人大代表履职知识新编》,引导代表深刻领悟自身政治属性与职责使命,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依托代表“家站点”、营商环境监测点和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平台,组织代表深入一线走访调研,推动代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发展的能力。抓实宣传普及聚共识。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广泛宣传代表履职事迹37人次,将全县147处代表联络站以及陵阳街村实训基地等同步作为新修改的代表法宣传点,持续营造全社会尊重代表、支持代表的良好氛围。同时,依托“莒县发布”“爱莒县”文心号等平台宣传、解读新修改的代表法,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热潮。
聚焦创新实践
彰显代表“敢为”担当
实施议事代表会制度,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针对街道、开发区辖区内人大代表数量少、联系群众力量薄弱的实际,在街道、开发区创新建立议事代表会制度,有效建立起群众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的途径,进一步畅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民主渠道。截至目前,5处街道和1处开发区共推选议事代表492名,在有效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实现人大监督全覆盖的同时,有力增强了民主实践力量。实施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度,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换届以来,全县各镇人代会、街道议事代表会从276件民生实事项目中票决出194件,使民生实事项目更加精准对接群众的需求,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进一步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形式。实施镇年中人代会制度,提高镇人大工作规范化水平。为落实组织法“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一般每年举行两次”的规定,要求各镇每半年召开一次人代会,确立了制定方案、提前预告、视察调研、审议材料、专题报告、现场询问、代表评议、闭环整改“八步工作法”和“3+X”议题模式,即听取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人大工作等内容,有选举任务或其他事项的一并进行。截至目前,全县15个镇已全部召开年中人代会,基层人大工作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
聚焦用情保障
焕发代表“善为”热情
深化履职制度建设。建立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联系指导镇(街)人大工作制度,健全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双联双通”办法》,确保“双联系”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制定《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办法》《人大代表履职办法》、制作《人大代表履职工作笔记》,督促镇(街)人大建立代表信息公开、走访群众和值班接访等制度,促进代表依法履职、主动作为。拓展平台功能利用。依托147处代表联络站,构建起县、镇(街)、社区(新村)三级代表履职网络平台,按照“政策理论的宣传站、议政督政的新平台、服务群众的连心桥、议案建议的孵化室、学习交流的大课堂”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代表“宣、督、调、联、帮”的作用。深化拓展代表“家站点”功能,实施“代表联络站+产业发展”“代表联络站+红色物业”“代表联络站+营商环境监测点”“代表联络站+调解室”等机制,逐步形成“一站一品牌”的品牌效应,为代表高质量履职注入鲜活力量。强化建议办理质效。健全完善代表议案建议“全流程”办理闭环机制,着眼议案建议提出和办理高质量目标,实施议案建议提报前置,做实“交、督、答、评”四环节,落实好年度代表议案建议常委会班子成员牵头督办制度,推动议案建议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