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实践>

强化代表服务保障 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作者:施国青 姜哲峰 王树康 编辑:白丹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22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区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始终把更好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着力在履职能力提升、平台载体建设、代表活动开展等方面下功夫,为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学习培训

提升代表履职能力

人大代表的能力素质高低直接决定履职活动的成效,关系人大工作的水平,影响人大制度作用的发挥。姜堰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把组织代表学习培训作为提升代表履职素能的基础性工作,综合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不断夯实代表履职基础,真正让代表愿履职、能履职、善履职。一是注重系统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重点围绕法律法规、人大制度、代表权利义务、闭会期间活动等方面,科学制定代表学习培训规划。同时,按照“分灶吃饭、各补所需”的原则,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代表进行分类培训,精准补齐专题知识短板、练好专业本领。二是注重专家培训与代表交流相结合。通过授课辅导、现场教学等方式,聘请省、市人大常委会、区委党校等专家学者进行重点辅导,并邀请连任人大代表介绍履职经验,为新任代表找准定位、进入角色提供指引,进一步增强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注重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聚焦人大业务知识掌握、代表议案建议撰写、乡镇(街道)人大工作重点等,创新采用“线上专题培训”+“线下学习交流”相融合的方式,构建课程资源丰富、专业特色鲜明、学习管理便捷的学习培训体系,努力实现代表学习覆盖面与实效性的“双提升”。

优化服务平台

增添代表履职动力

姜堰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建好、管好、用好代表履职平台作为释放代表能量、发挥代表作用的有力抓手,着力推动代表“家站点”标准化、精细化、实效化,进一步激活代表履职动能、提升代表履职质效。一是标准化建站,让代表履职“有舞台”。按照“硬件标准化、软件规范化”的要求,设立镇街人大代表之家13个、村居代表联系点81个、专业代表为民服务工作站28个,构建形成代表“家站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履职网络。二是精细化管站,让代表履职“有底气”。注重加强队伍建设。明确乡镇(街道)人大负责代表履职平台的日常管理,每个工作站设站长1名,并配备至少1名专职联络员。同时,要求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代表工委定期对工作站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督查考核,有效提升其组织协调和服务管理能力。注重完善运行机制。制定出台代表工作站工作职责、会议召开、培训学习,以及代表走访选民、履职管理、述职评议等制度,并统一规格标准、规范上墙,确保履职平台各项工作科学、规范、高效。注重规范履职台账。统一建立代表工作站台账,将代表进站履职、召开会议、开展培训等情况纳入各乡镇(街道)年度考核内容,进一步规范工作站运行管理和代表履职行为。三是常态化用站,让代表履职“有实效”。综合运用“必选菜单”与“自选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在组织开展代表每月一次“接待服务选民”、每季一次“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每年一次“提交有价值的代表建议”的同时,引导各乡镇(街道)人大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创新“代表工作站+”模式,着力丰富活动内涵、放大平台效应,真正让“家站常用、实事常办、代表常在、群众常来”成为代表履职新常态。

深化闭会活动

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开展活动,是代表履职尽责、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姜堰区人大常委会按照“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的思路,不断丰富代表活动内涵,有力畅通代表履职渠道,让代表履职“有活力、接地气、入人心”。一是常态化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聚焦学思践行,创新方法激发“学”的动能、用好平台拓展“思”的深度、服务大局凸显“践”的成效、激活代表彰显“行”的力量,构建形成“以讲促学、讲学结合,以学促干、知行合一”的局面。二是系统化开展“四级代表回选区访选民”活动。重点围绕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等群众关心关切的事项,引导人大代表走进选区,倾听选民呼声,把脉选民心声,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对接,让每一条合理诉求都能得到回应和解决,推动“民呼我应、民需我为”的要求落到实处。三是特色化开展“有事请找我,办事请看我”主题活动。紧扣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实事督办、社会综合治理等领域,引导担任领导干部的人大代表积极投入活动,并示范带动人大代表“亮身份、明职责、守承诺、作表率”,形成“头雁领航、群雁争鸣”的生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