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故乡的菜畦子

作者:李栓林 编辑:林娜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22

夏末秋初,本地菜大量上市,成了千家万户餐桌上的“主力军”。肩负家中采购任务的我,在超市或集贸市场挑拣着嫩绿滴翠的豆角、茄子、黄瓜、西芹和红亮亮的西红柿时,脑海里常像放老电影似的,浮现出故乡的菜畦子。

我的故乡在山西中部的阳曲县大盂乡大泉沟村。大盂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素有“阳曲米粮川”之称。大泉沟地下水源丰沛,泉水清澈。歌唱家郭兰英在《人说山西好风光》里唱的“地肥水美五谷香”,用来形容我村,再贴切不过。

1962年,我响应政府“精减压缩”号召,随母亲回村定居。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村西那片菜畦子。占地约二十亩,中央有一口深不见底的井。

早春,耕地能手赶着壮实的大黄牛,“驾、驾”地吆喝,犁铧划开沉睡一冬的黄土地。老农、黄牛、犁头,在春风里缓缓前行,身后翻起湿润的泥浪,土香四溢,成了北国平原上独有的画面。

耕完地便耙地。几位老手排开距离,先用耙头敲碎土块,再用耙齿把土耙得细匀,像巧手熨过的黄地毯。接着筑土埂:铁锹培土,双脚踩实,一尺来高的小土墙把菜畦隔成方格。转眼清明,农谚说“清明前后,安瓜点豆”,各生产队挑出的种菜能手齐聚畦头,挖坑、施肥、播种、浇水……

庄户人贵在勤。芒种前后,沾着汗水的种子顶开湿土,嫩绿芽尖舒展纤细的腰肢,沐浴暖阳,叶片在风里轻摇。这时,井里绞上的清水顺着渠道,映着蓝天白云,哗啦啦奔向菜畦,一格一格,横竖成行,滋润秧苗。今日饱饮“甘露”,明日拔节生长。

转眼盛夏,菜畦子里一派流金铄石的丰收景象:架豆角弯如新月初升,西红柿圆润似灯笼,黄瓜青翠顶花带刺,紫茄子饱满若球,胡萝卜绿叶托金身,行行大葱碧绿葱白,串串辣椒红似火焰……彩蝶翻飞,青蛙沿渠“咕哇”欢唱,像在为丰收鼓掌。

古人说:“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我村菜农紧扣节令,精耕细作,绘就了一幅琳琅满目的鲜蔬图。菜品全、价钱低,不仅本村人爱买,邻村小泉沟、张家沟、李家沟、马坡的乡亲也赶来采购;逢大盂镇农历二、五、八集日,我村的蔬菜更是抢手。

不知从哪年起,菜畦子悄然消失。上了年纪的村民提起此事,无不扼腕。然而,那片生机勃勃的绿、累累诱人的果、随风飘散的清香,连同它给生活酿就的甘甜,早已深深嵌进故乡人的记忆里。

故乡的菜畦子——我心中永远的“伊甸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