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青山区:巧用“桥梁纽带”法 基层人大工作提质增效
作者:杨培霞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25
近年来,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传达党的方针政策精神、反映社情民意、协调矛盾纠纷、推动基层治理等方面的 “桥梁纽带” 作用,坚持党组 “点题”、人大各工委及街道人大工委 “领题”、人大代表 “答题” 的工作机制,推动辖区代表履职从 “会议型” 向 “实战型” 转变,实现建议办理满意率连续三年达 98% 以上,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1500 余件,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
激发代表新动能
4月14日,在浙江大学的教室里,来自包头市青山区的人大代表们正全神贯注聆听专家授课,课堂上,授课老师结合代表法、监督法解读如何加强人大监督工作。在实地研学环节,代表们走进桐庐县人大代表联络总站,与社区工作者现场交流经验,分享创新做法,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思考与感悟……
浙大之行的交流学习,只是青山区人大代表多元培训体系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通过线下培训、集中学习、实地研学等多元形式,为代表精准 “补能充电”,激发履职动力。同时,积极发挥 “积分制 + 量化考核” 机制,建立代表 “一人一档”,通过真实、全面记载代表年度履职情况,加强对代表的履职监督。
构建民意直通车
“现在多数小区里都安装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但像青山路街道六合成南二区这样较大的小区充电桩数量还是不够,能不能多增一些充电桩方便人们使用?” 4月14日,青山区人大代表在走进选区倾听群众意见建议时,六合成社区选民王楠楠与代表们热烈探讨着。
为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选民联系,切实解决居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年,各街道人大代表之家组织代表在常态化联系选民的基础上,依托 “精网微格” 网格化治理模式,启动了 “‘青’系万家・走访季” 行动。在走访中,既有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民意征集,也有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议收集,还有对邻里纠纷的耐心调解,以及就业帮扶的精准对接。目前,已累计接待选民 2000 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 900 余条,年均形成大会建议 152 件、闭会建议 91 件,确保问题妥善解决、建议落到实处。
释放共治新效能
为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大代表们结合实际工作需求,走进企业实地调研,提出《关于构建低空经济标识解析空地一体化平台,助力地区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推进机器人在工业企业应用的建议》等,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协同等多个维度,为青山区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推动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持续加码赋能。
除此之外,青山区人大常委会还把履职触角对准群众反映最集中的 “12345” 平台不满意工单的投诉问题处置上,定期对高频次、多反复的投诉主动进行督办,组织代表参与协调、建言献策,聚合多方力量,全程跟进监督,推动民意 “速办”。
完善治理新机制
为让代表建议尽快落到实处,青山区人大常委会创新 “代表 + 选民” 协同督办机制,在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选址、高层住宅安装 “梯控系统”、单元内立管维修更换等民生实事中搭建共商平台,推动一系列建议从 “纸上” 落到 “地上”。
截至目前,已组织 120 余场活动,2000 余人参与,推动解决了充电难、停车难、就业难等 150 余个群众关切问题。
发挥好人大代表的 “桥梁纽带” 作用,打通了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的全流程,拓展代表履职的深度与广度,努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新样板,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