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乡村续新篇
作者:朱先贵 编辑:林娜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29
乡村的时光仿佛被炽热的阳光拉长,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知了叫割早稻” 的旧谚渐渐淡了,取而代之的是单季晚稻在田垄间舒展的新韵,套养套种的复合式的田块里,藏着比往昔更丰盈的期待。
当第一声知了的鸣叫穿过枝叶,田野里的景象已换了模样。曾经抢收早稻的金黄战场,如今铺展着单季晚稻的翠绿绸缎,稻叶上的露珠在阳光下闪烁,像缀满了细碎的钻石。田埂被精心修整过,隔开一块块深浅不一的水域,那是稻虾共作的复合田 —— 水面上漂浮着翠绿的水葫芦,水下藏着青褐色的龙虾,禾苗在水中舒展根系,构成一幅立体的丰收图景。
天刚破晓时,农人们不再扛着镰刀奔赴稻田,而是提着水桶走向田埂。李伯踩着露水来到自家的复合田,掀开防逃网的一角,伸手往水里一捞,便抓出几只肥硕的龙虾。“这小家伙比早稻金贵多喽,”他掂量着手里的龙虾,露水顺着草帽边缘滴落,“单季晚稻生长期长,颗粒更饱满,再配上这稻田虾,一年的收成就稳啦。”
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嬉戏,手里拿着小网兜,时不时往水里舀一下,希望能捕到调皮的龙虾。那些小家伙举着钳子,突然从禾苗根部窜出来,溅起一串水花,惹得孩子们尖叫着后退,又立刻凑上前去。他们的笑声惊飞了稻田里的白鹭,白色的身影掠过翠绿的稻浪,留下一道优美的弧线。知了的叫声从树顶传来,像是在为这悠闲的早晨伴奏。
“现在谁还种早稻哟,” 蹲在田埂上抽烟的王叔望着自家的晚稻田,吐出的烟圈在阳光下慢慢散开,“这单季晚稻亩产比早稻高三成,还不用抢农时。再搞个稻虾套种,一亩地的收入翻几番。” 他用烟杆指了指远处的烘干塔,“收下来直接送去烘干,省心省力,哪像从前,割完早稻还要忙着晒谷,怕遇上连阴雨。”
午后的阳光愈发炽热,复合田里的增氧机 “咕嘟咕嘟” 地冒着泡,给水里的龙虾和禾苗输送着氧气。农人们坐在树荫下,看着手机里的龙虾收购信息,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滑动,就能联系好买家。“今天的虾价不错,”王婶看着手机屏幕,脸上笑开了花,“等会儿让你叔捞一网,晚上炖鸡吃,再炒盘龙虾下酒。”
杀鸡的习俗依然在延续,只是不再与“割早稻”相关了,更像是日常生活里的小确幸。院子里的鸡群在树荫下打盹,被我家二弟选中的那只母鸡,悠闲地啄着地上的玉米粒,羽毛在阳光下泛着油光。二弟抓它时,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一件珍宝。
弟媳妇烧热水的大铁锅旁,摆着新买的不锈钢杀鸡刀。她边往灶里添柴边念叨:“现在的日子就是好,想吃鸡随时能杀,不像从前,只有割完早稻才舍得。”锅里的水冒着热气,映得她脸上红扑扑的,“等下炖鸡汤时,放几只刚捞的龙虾,那滋味才叫鲜。”
厨房里飘出的香味越来越浓,除了鸡汤的醇厚,还有龙虾的鲜美。老二一家人围坐桌前,桌上摆着白花花的晚稻米饭,油光锃亮的炖鸡汤,还有红彤彤的麻辣龙虾。“这晚稻米就是香,”老二嚼着米饭,眯起眼睛,“颗粒饱满,口感软糯,比早稻好吃多了。” 孙子们抢着剥龙虾,油汁沾得满手都是,笑声震得窗纸都在颤。
知了还在树上叫着,声音里带着几分慵懒。古老的农谚在时光里流转,褪去了旧的外衣,换上了新的容颜。单季晚稻在田里舒展,套养的龙虾在水中嬉戏,它们和农人们的笑脸一起,构成了新的乡村盛夏图。那翠绿的稻浪里藏着科技的力量,餐桌上的美味里裹着时代的甘甜,深深烙印在每个乡村人的心里,成为比乡愁更温暖的日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