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省市人大>

新余市人大:擦亮“真代实表”代表工作品牌,促发展惠民生

作者:李嘉伟 编辑:赵佳敏 来源:江西人大 发布时间:2025-09-02

近年来,江西省新余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擦亮“真代实表”工作品牌,以机制创新为龙头、以代表活动为抓手、以星级示范为引领,打出了一套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的“组合拳”。

“真代实表”全方位助力中心大局

构建“举人大常委会之力抓代表工作”的新格局,由10个专(工)委牵头,将265名市代表按“行业、专业属性相近,便于开展活动”的原则编组,统筹推进座谈交流、视察调研、列席会议、跟踪督办等“七项重点工作”,使代表活动更具有广泛性和专业性。

“小区电动车充电桩数量够不够用,消火栓有没有缺损漏建?”“全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还有哪些短板和不足?”新余市人大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组织各级代表围绕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安全生产、履职能力建设、环境和资源保护等9项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监督,聚焦“三大高地”“五大战略”,深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帮扶点开展调查研究,引导代表在监督履职中争当党和政府政策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收集员、经济社会发展的践行者,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20余次,提出意见建议25条。“废乱电线杆妨农伤农”等11篇调研信息被省委、市委采用。持续开展“走千家进万户”活动,动员各级人大代表深入社区、乡村、厂矿等生产生活一线履职亮身份,和广大人民群众“面对面”“心连心”推动解决了城区二次供水、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一大批当地发展急需“破题”、群众生活急盼“破冰”的问题和困难,切实做到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代表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代表行动就落足到哪里,代表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服务群众惠民生是代表履职的初心使命,也是代表作用发挥的重要体现,新余市人大全流程开展市级层面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通过“大小对接”与“领域地域”相结合、召开民生实事政情通报会和代表征集民意培训对接会等方式,组织代表按行业领域、划片区域走访人民群众,同主管部门对接调研、分析研判,征集到一批群众期盼、社会关注的民生实事建议项目,2024年累计发放调查问卷6000余份,征集民生建议1500余条,票决民生实事项目10件。同时,该市狠抓票决的“后半篇文章”,由代表小组领衔督办民生实事项目,每季度开展一次监督活动,听取汇报、实地察看、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问题,听取代表对项目实施的意见建议,确保民生实事汇聚民意、惠及民生。

“真代实表”全天候为民纾难解困

坚持“建管用”一体推进,多措并举提升代表联络站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水平,将代表联络站建设成为布点科学、运行规范、充满活力、具有新余特色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阵地。

高位推动强合力,新余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走进代表联络站联系接待群众,连续3年实现担任市县乡三级领导的代表进站全覆盖,带动全市2400余名代表进站为群众解决了红色文化传承与保护、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等民生难题2236件。市人大高度重视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每年年初召开全市代表工作座谈会,把部署推进联络站建设列为重要工作,各站点晒成绩、比亮点、找差距,明确目标任务,提出具体要求,落实各级责任,有效提升代表联络站“建管用”水平。

建得好更要用得好,只有比学赶超、动态管理,才能“搅动一池春水”,激发站点活力、发挥站点作用。新余市人大锚定“站点开展活动常态化、代表联系群众常态化”这一目标,对工作成效明显的站点“升星”或维持星级,给予经费奖励,并在市人代会预备会议上通报表扬。对工作开展不力的站点“降星”或撤并。通过“有进有出”“有升有降”“有奖有惩”,增强星级创建管理的科学性、精细度。全市33个五星级站点中,有7个是由四星级升星而来的,同时,也有1个站点因为运行情况不佳而由四星级降为三星级。

“有上级人大的指导、把关,我们组织代表活动的途径更多,代表履职的劲头也更足了,上半年,我们依托代表联络站,创新民意收集—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为群众解决了小区春夏季积水疏排等问题21件。”这是该市基层代表联络站高效运行的一个缩影。为进一步把准功能定位,压实主体责任,新余市人大会同县区、乡镇对省级示范站点进行提级管理,审核年度计划、培训业务能力、督导日常运行、评价工作成效,高位推动,上下联动,保持示范站的先进性、引领性,累计创建省级示范站8个。“线上线下”联动,建好用活江西数字人大网上代表联络站,累计办理回复群众留言1379条,数字化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展现新优势。

“真代实表”全过程凝聚代表力量

坚持机制创新、系统集成,积极探索新时代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路径,用新机制、新举措、新办法激发代表履职活力,提升代表工作能力。先后制定了9项代表工作机制、7个代表联系安排,构建起代表工作全流程体系。

为切实把全过程人民民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街道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弥补街道因没有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导致的民主监督“缺位”、民意反映“断层”等短板,新余市人大积极创新基层民主制度,按照“先试点、后铺开”的思路,探索推行街道居民议政代表会议制度,通过推选议政代表、票决民生实事、开展重点监督、评议驻在部门等方式,延伸拓展街道群众参与民主议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目前已在全市7个街道召开了居民议政代表会议,实现全覆盖。累计推选议政代表327名,接待群众1430余人次,收集群众意见125条。

建议落实率、代表满意度是衡量代表建议办理成效的最高标准,新余市人大创新代表建议“提—办—督—评”全流程机制,为代表制定选题清单,鼓励代表将群众“好声音”转化为代表“金点子”,去年以来,各级代表主动领题600余个,累计提出代表建议500余件。坚持以督促办,连续两年实行人大常委会、市政府领导“双领衔”督办重点代表建议机制,首次建立代表建议办理承诺事项跟踪督办清单,推动出台城区二次供水、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惠民好政策。在代表建议“提出高质量、办理高质量”方面双向发力,既教代表“高质提”,又督部门“高效办”,以会代训、以会促办取得明显成效,代表建议落实率创历史新高。

将代表履职评价作为激发代表活力的治本之策,新余市人大创新履职评价体系,根据代表层次采取差异化措施,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履职评价标准向“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提出高质量建议”方面倾斜,累计票决优秀代表建议13件、先进办理单位16个,评选代表履职先进个人24人,劝辞不称职代表2名,“评价指挥棒”的导向作用不断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