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代表“家站点” 书写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新篇章
作者:王洪华 编辑:白丹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02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依托代表“家站点”,探索并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形式,使全过程人民民主载之于人大制度,现之于代表履职。
打造全链条民主实践体系
平台“三维一体”,代表履职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在全区8个街道高标准打造“人大代表之家”、73个社区全覆盖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并创新设立25个区级“经济运行观察点”和12个“社会事业发展观察点”,构建“三维一体”的代表履职体系,形成“家—站—点”纵向贯通,推动代表在密切联系群众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奏响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强音。
系统融合贯通,把“家站点”嵌进社会治理中枢。探索“家站+观察点+网格”融合模式,把73个社区联络站嵌入全区363个综合网格,代表全部“进网入格”。同时,将营商环境监测、立法意见征询、民生实事票决等工作整体打包为“一张清单、一键流转、一体督办”的闭环运行体系,实现“家站点”从民意收集点升级为治理枢纽。
专业化运行推进,代表发挥作用从“单兵”到“战队”。依托25个经济运行观察点,建立由“人大代表+行业专家+职能部门”组成的“经济智库”,对企业关切的政策进行预评估、预沟通,提前评估风险,发挥好“前哨”作用;12个社会事业发展观察点则对接卫健、教育、民政等领域专家,形成议题“预研—会诊—反馈”机制,实现民生痛点从“被动响应”到“提前干预”的转变,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
畅通社情民意“直通车”
观察队伍“专业化”。从282名区人大代表中遴选54名“专业观察员”,其中经济相关人大代表挂钩25个经济运行观察点,教科文卫相关人大代表挂钩12个社会事业发展观察点;同步吸纳律师、会计师、工程师等第三方专业人士,组建“专家观察团”,形成“代表+专家”双轨并行的观察体系。
成果转化“项目化”。建立“金点子—微实事—民生实事”三级孵化链。牌楼街道水云间社区开展百项“微心愿”活动,涵盖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提升、环境整治等多个方面,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整合各方资源,逐条对百项“微心愿”进行解决,社区居民的满意度从活动前的70%提升到90%以上,社区治理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
拓展人民民主新场景
开设“15分钟议事圈”,把议事厅搬到群众脚尖边。每个“家站点”都对应一张“15分钟议事圈”地图:社区联络站,楼道口、小广场、物业前台都能成为“流动议事厅”;经济运行观察点,把圆桌会搬进企业食堂、车间休息区;社会事业发展观察点,医院门诊大厅、学校家长等候区随时“开议”。今年以来,依托“家站点”推动解决老旧高层消防无水、企业供应链中断、学龄儿童托育缺口等“关键小事”1700余件,群众满意率稳定在97%以上。
搭起“板凳议事厅”,没有主席台的“零距离”协商。在背街小巷、老居民楼下摆上一圈小板凳,不设主席台、不念稿子,代表与群众交流互动。一人提事、众人议事、现场定事,能当场解决的由代表直接联系“家站点”资源限时办;需要区级统筹的,由各街道汇总联系区政府相关部门办理。今年以来,通过“板凳厅”已解决57个老旧小区屋顶漏水、楼道灯不亮等急难愁盼230余件,真正把民主议事的“板凳”搬到群众脚尖前。
开展“广场夜话”活动,让民主沾满人间烟火气。抓住徐州“夜经济”火爆的特色,依托1818美食广场、彭城壹号等夜间消费集聚区,设置“代表流动议事摊”,在充满烟火气的民主中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谛。
激活代表履职新动能
建立“双联”机制。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每人固定联系1个街道、6名基层代表,每年走访10名以上代表;每名区人大代表固定联系10名以上居民,做到“网不漏格、格不漏户”,实现联系群众全覆盖。
深化“双进”活动。依托“家站点”,常态化开展“代表进网格、局长进家站”活动。每季度围绕1个主题,把政府组成部门请到“家站点”现场办公。今年已举办“企业用工面对面”“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休闲场所升级改造”等专场活动8次,先后有20名局长进企业走访民情,现场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开展“双问”实践。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代表”,建立年初问需、年中问计、年末问效闭环。年初,由“家站点”在线上线下同步发布“民生需求征集令”,居民点单、代表接单,形成“诉求清单”;年中,组织人大代表、观察员带着诉求清单走进部门“问计”,形成“办理清单”;年末,召开“代表问效会”,邀请提建议的居民现场打分,让人民群众成为最终评判者,推动人大工作更加贴近民心、顺应民意,真正让“民声”变“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