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省市人大>

湖州:汇聚监督合力 打好蓝天保卫战

作者: 编辑:赵佳敏 来源:浙江人大 发布时间:2025-09-03

“针对企业超用能情况有什么进一步措施?”“如何更好监管企业正常使用废气治理设施?”……

2025年4月25日,浙江省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再一次围绕“一气呵成督治气”主题,连续第四年举行大气治理专题询问暨代表问政会。

蓝天保卫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湖州市人大常委会打出联动监督“组合拳”,体系化开展“一气呵成督治气”专项监督,促进了一批重点难点问题有效解决,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今年1—7月,全市PM2.5较去年同期降低1.5微克,改善幅度4.3%、列全省第五位。

“人大+行业部门”,着力提升专业指数

如何让问政会问出实效?

“我们认为,专业知识的厚度决定问题的深度,问题的深度决定问政的效度。”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每次问政会,安排8名左右代表“面对面”向参会局长提问,推动市级部门直面问题、攻坚克难。同时,还在问题的专业度上下功夫。

比如,将统计局的企业用能数据与发改委的用能核准数据、生态环境局的统计排放数据逐个进行比对,依托专业数据向市发改委指出“区域燃煤量有所核定,但单个企业用煤量管控不到位”等问题,推动发改委制定全市燃煤企业“一企一策”整治提升方案,并对中心城区南太湖热电、嘉骏热电等作了“停一、迁一、改一”优化调整。2024年全市地方用煤较上年度减少73.04万吨。

“人大+审计”,着力提升绿色指数

推动大气污染源头治理,需要将绿色转型发展放在突出位置。2024年专项审计发现,大运河湖州段部分码头充电设施和船上型号不配套,一些船舶在靠岸后无法充电,仍需要柴油发电,加剧周边大气污染。

根据《关于监督和支持审计工作的实施办法》,市人大在监督中专题向市政府提出上述问题,并建议加快水上服务区岸电示范点建设,实现船舶停泊期间“零排放、零油耗、零噪音”。

目前,城东、南浔、和孚、吕山等4大水上服务区岸电示范点全面建成,全市船舶电动化工作全面推进,全省首个绿色智能船舶科技产业园项目即将开工建设,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加快实现。

“人大+纪检监察”,着力提升担当指数

专题询问不止于“问”。会后,会上所提出的建议整改落实情况也被一并纳入市纪委监委《市治气攻坚工作量化问责办法》,作为量化问责的依据之一。

如2024年8—12月全市秋冬季治气攻坚期间,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带队督导安吉县,安吉县根据督导反馈问题问责干部15人次,推动全市上下形成动真碰硬、担当落实的工作态势。

近年来,湖州市人大深入实施《关于建立人大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调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通过抓实“双问、双访、双督”的一线活动,实现了两种监督同向发力、贯通协调,不断让监督体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双问”即坚持“群众问廉”“代表问政”;“双访”即坚持“入户走访”“联合下访”;“双督”即紧盯“双问”“双访”过程中发现或转办交办问题的整改落实。

此外,为了更好地整改问题,还形成了一条“发现问题—交办整改—跟踪问效”的完整链条,有效避免了“重检查、轻整改”的痼疾。

“人大+媒体”,着力提升参与指数

2024年5月22日,“《看见》面对面 记者在身边”活动第三场在德清县武康街道春晖公园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打好监督‘组合拳’,一气呵成督治气”。

现场设置了报料区、招募区、推介区、法律咨询区等区域以及互动问答环节,吸引了不少市民热情参与。

“小区住宅或者沿街店铺装修的时候,该如何做好防护措施?”针对市民的咨询,《看见》记者、人大代表第一时间给予答复,无法当场答复则将在调查后再给出解答。

2022年6月,市人大联合市新闻传媒中心,推出《看见》栏目,“人大监督+媒体监督”也驶上了“快车道”。从联动开展“一气呵成督治气”专项监督,到共同组织举行“看见面对面 记者在身边”活动,再到聚焦《看见》栏目共性问题进行专题询问,“人大监督+媒体监督”打出了一系列漂亮的“组合拳”,推动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此外,市人大与市新闻传媒中心共同创办《代表建议办理进行时》栏目,全过程跟踪报道相关代表建议件的办理,把大气治理监督工作由几个单位在推进,变为全市人民共同关注来推进,推动建立了“生态身份证”制度,居民“碳达人”、企业“碳效码”让每一个湖州人、每一个在湖企业都成为“绿色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