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工作>

靶向发力推动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者:万绪英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08

近年来,黑龙江省呼玛县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积极推动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代表履职成效更显著,基层民主实践呈现勃勃生机。

抓实代表培训 增强人大代表责任感

呼玛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代表培训作为提高代表履职能力的重要抓手,按照“由浅入深、先易后难、递进深入”的培训原则,紧贴代表履职需求,采取会前集中培训、印发《人大代表履职知识手册》、微信群推送学习资料、开展代表活动等多轮驱动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人大代表培训全覆盖、精准化。换届以来,先后举办县人大代表培训班4期,组织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乡镇人大主席、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外出培训7次,培训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500余人次。尤其在代表法、监督法修改后,第一时间将相关内容在代表群内推送,并为代表购买单行本,以便日常学习。常委会组成人员化身宣传员,到各联络站、工作室宣讲20余场次,让代表第一时间学习到最新的人大知识。

抓好阵地建设 增强人大代表归属感

按照“统一规范、合理布局、方便群众、讲究质效”原则,呼玛县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代表履职平台硬件建设,按照“八有”标准在全县8个乡镇3个社区建成10个规范化人大代表联络站,依托村委会建成51个村级人大代表工作室,全县534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入“室”,常态化开展活动。2023年以来,连续3年投入资金陆续升级打造呼玛镇红卫村、红边村、三卡乡老道店村等3个标准化人大代表工作室,在杜鹃律师事务所探索建立首个以为群众提供法律专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人大代表个人工作室。通过这些站点的设置,为闭会期间代表履职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今年上半年,各代表联络站共接待群众300余人次,组织53名法律工作者免费提供法律服务20余次,参与矛盾纠纷调解30余起,调解成功率95%以上。

抓活载体创建 增强人大代表参与感

呼玛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建立“三五六”工作机制,创新活动载体,优化服务保障,激发了代表履职热情,代表工作呈现新气象、焕发新活力。一是开展“三联系”,密切联系心贴心。采取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包片指导乡镇人大工作、每名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5名人大代表,每名人大代表联系5名选民,每年联系不少于两次的工作方式,不断加强县人大常委会和乡镇人大、代表、群众之间的联系。二是推动“五带头”,正向引领更同心。推动代表带头学习理论、带头为民建言、带头弘扬法治、带头履职尽责、带头维护稳定,争做坚守政治的模范、联系群众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助推发展的模范、促进和谐的模范,让代表引领正能量。三是落实“六个一”,共同履职促发展。充分利用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室两个工作平台落实“六个一”活动,每季度组织人大代表参加一次代表小组活动、每年参加一次代表培训、开展一次“三查(察)”活动、走访接待一次选民、提出一条意见建议、推动一件民生实事。将每个月的第2周定为选民接待周,人大代表进“站”入“室”开展联系选民活动,充分发挥“五员”作用,更好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今年上半年,常委会组成人员共联系代表150余人次,代表联系群众1100余人次,征求意见建议80余条。100余名代表先后参加了常委会组织的“三查(察)”活动及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法律服务进企业、“G331边境旅游联盟黑龙江主场”暨“大兴安岭极地森林生态康养季之呼玛赏江主题文化周”等活动。

抓牢建议办理 增强人大代表使命感

建立代表建议交办、承办、督办、反馈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办理程序,办理工作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采取代表建议及时交办、常委会领导督办建议、组织代表视察督办、不满意建议重新办理等措施,推动代表建议办理更加高质量。人大代表提出的“增加门诊常用药物种类”“对存在安全隐患路段增设会车镜等安全设施”“社区工作人员享受住房公积金政策”“城欣桥增加路灯”等民生建议得到高效办理。对本级政府不能解决的事项,及时向地区人大工委反馈,地县联动解决了异地就医、快递进村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提升了人大代表的责任感、使命感。

抓强典型示范 增强人大代表荣誉感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宣传新时代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在建设“四个机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取得的成果,深入挖掘代表履职中的先进典型、讲好为民发声的代表故事。人代会期间,在呼玛融媒体App开设“代表之声”专栏,开展县十八届人大代表“代表风采”展播。连续两年召开人大代表工作推进会议,对一批管理有序、群众满意、履职成效显著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履职能力强、作用发挥好的优秀人大代表进行表扬。通过树立履职典型,积极传播正能量,充分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履职成效,增强人大代表的影响力、号召力,进一步激发人大代表的履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