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落里的民主故事
作者: 编辑:赵佳敏 来源:浙江人大 发布时间:2025-09-09
澄潭江绕村而过,穿岩十九峰就在眼前,新昌县澄潭街道棠村村是一个坐拥山水之美的小山村。
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人大澄潭街道工委以基层单元建设为抓手,着眼最基层、聚焦细微处、找准小切口,探索推进“民主村落”建设,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融入村民生活,在基层最小单元实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民主之风徐徐来,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见证了村落里的每一个民主故事。
“小微记事簿”记下民生需求
“要发展棠村的经济,一定要把棠村与泄下村交接处的溪滩和周边田园利用起来。”“棠村环村的路灯总是不亮,晚上出行不方便。”……县人大代表、棠村村党总支书记何益兴有一本“小微记事簿”,每周他都会将通过接访走访和履职平台收到的意见记录在上面,并汇总到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
“记事簿上记的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事关百姓民生的‘大事’,马虎不得!”何益兴说,“上次接待日,吕师傅和我反映澄潭绿道缺乏管理,绿道边的溪滩上经常会有垃圾的问题。我们了解具体情况后提出建议,在代表、街道部门、村两委三方协作下,澄潭江边的烧烤休闲区已建成投用,沿江绿道也焕然一新。大家见面直夸我这‘小本本’神奇、管用!”
近年来,新昌县人大推行“小微记事簿”民意收集机制,人大代表“一人一簿”,联络站一周一汇,通过常态走访、轮值接访、线上受访等形式,广泛收集群众身边的需求建议,并定期召开民情分析会进行研商,摸准群众诉求。
借助“小微记事簿”,已广泛收集群众的民生需求5000余条,形成代表建议66条,确保每一件民生小事都能及时有效处理。
“微事三办”高效解决“急难愁盼”
“我们棠村的乐坊条件太落后了,已经闲置了好久,能不能改造改造,让我们喜欢吹拉弹唱的村民有个落脚的地方。”老何是棠村的“多面手”,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这次受村里一众鼓乐队成员的委托专门来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反映乐坊改造问题。
人大澄潭街道工委通过“微事三办”机制,将乐坊改造列入集中办理事项,没过多久,村里将乐坊改建列入闲置农房改造规划,乐坊进行了全面的装修改造,更新了设施设备,还成了一个新阵地——人大代表联络室,群众也给乐坊起了新名字——“民主坊”。
“微事三办”制度,即在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将群众反映的问题根据“小事随时办、急事立即办、难事集中办”分解,明确责任人和办理时间,以“短平快”高效解决群众身边“小急难”。
“我向代表反映的村口道路不平的问题,才过去一个礼拜,路口就填平了。”“微事三办”办出的不仅是解决问题的速度,更是群众对基层民主的信心。
今年以来,澄潭街道就通过“微事三办”有效解决健身场地提档升级、绿化管理、道路亮化等群众各类诉求189件,答复满意率达100%。
“小苑议事”议出高品质幸福生活
“张大爷儿女在外地,自己烧饭总是糊锅。”“王婶腿脚不好,每次出门买菜都要花上半天。”……部分人大代表、村两委干部、群众代表、街道和第三方服务团队围坐在棠村太平塘的“民主小苑”,开启了一场“小苑议事会”,希望解决村中老人的吃饭问题。大家各抒己见,群策群力,现场商定了棠村老年食堂的改造和配餐方案,项目经上报被列入街道“一老一小”民生关爱工程。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人大澄潭街道工委将“一老一小”关爱工程列为重点监督事项,成立专业代表小组,对助餐服务、适老化改造等关键环节每季度开展监督,通过上门走访、定期回访等方式持续跟进工程进展,确保工程落地见效。
很快,村里的老年食堂正式启用。一碗热乎饭,不仅暖了老人们的胃,更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民主就在身边。
今年以来,人大澄潭街道工委组织开展村级议事活动9次,推动建成村级照料中心27个、老年食堂11个。从“问题清单”到“幸福账单”,小苑里议出了幸福味,把烦心事变成了暖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