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工作>

人大代表参与社会治理的地方实践

作者:黄如福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09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工作体系的“神经末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实践运行主体,担负着为民发声、民主决策、依法监督等重要职责,这与社会治理的内容、方式、目标等结构要素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相辅相成的互通性,因此,人大代表始终是重要的社会治理主体。建立和完善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的有效平台,深化落实代表联系群众以及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机制,推进代表履职和参与基层治理的机制化、规范化,让代表参与基层治理成为人代会闭会期间的常态履职形式,成为各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方向。在这方面,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人大常委会作出大量积极且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平桥经验”。

“双合理”机制密切联系群众

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基层治理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人大代表在参与基层治理的各环节、各事项中能否及时有效收集民意、回应群众,收集民意及回应能力是衡量体制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因此,要想增强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力,就需要建立一套民意汇集机制,以此作为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工作制度,进而有效发挥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收集民情民意、反映群众诉求、解决民生难题中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平桥区人大常委会按照贴近群众、就近服务的原则,把代表联络站、基层示范点建在社区旁、村委会、临街口,将“民意直通车”开到群众家门口,让代表进得来、群众找得到,方便了群众民意表达。平桥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国家机关负责人进代表联络站和区直有关单位联系区人大代表活动,探索实践合理诉求、合理表达“双合理”民意汇集机制,让群众随时找得到人、办得了事,有效提升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广度、深度、便捷度。

“议事厅”丰富民主协商形式

在基层治理中,公众参与不足是削弱基层治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为此,平桥区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人大代表、群众、政府职能部门三方共商议事的“民主议事厅”,缩短“群众盼”与“政府办”的距离,形成“前期调研—确定主题—民主协商—转交办理—结果反馈”的全过程闭合议事流程,让“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成为基层民主实践的重要形式。如,平桥区平桥办事处滨湖社区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为平台,创建“社区议事亭”,通过与社区周边门店商家、服务机构等沟通协商,组建了以较有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和商业经营机构为平台的“惠民服务联盟”,居民可以凭借便民卡享受医疗、购物、住宿等相关服务优惠,让群众在“社区议事亭”中真正感受到实惠,提升了幸福感。

“代表督事”强化民主监督质效

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人大制度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就要在已经相对完善的法律框架内挖掘“制度潜力”,拓展人大工作深度,激发人大代表工作活力,更加充分地发挥人大代表在推进制度建设和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中的作用。近年来,平桥区人大常委会不断丰富“开门监督”形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试点推行代表督事机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以代表与政府部门的“面对面”赢得人民群众的“心连心”,使一批民生关键“小事”和惠民“实事”得以解决落实。如,平桥区平西街道人大工委制定了《平西街道工委代表督事工作实施方案》,通过聚焦群众关切事项找、围绕各类问题梳理分、着力解决问题专题督、盯着办理结果公开评的“找、分、督、评”四个环节开展代表督事。2024年以来,平西街道人大工委通过代表督事推动解决了辖区西区市场水改、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物业管理、配备电动车充电桩等群众诉求,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实践证明,有效的制度设置大大提升了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基层治理的效率和效能。

“站点问政”健全民主管理机制

民主管理的关键在于制度机制建设,核心在于参与的广泛性。近年来,平桥区人大常委会在基层示范点持续探索促进公共事务民主管理的具体形式,创新开展了人大代表、基层群众、政府部门负责人共同参加的“站点问政”等机制,通过以问知政、以问督政、以问助政,以评促改,促进了政府依法行政。如,2021年以来,平桥街道人大工委围绕代表关注、群众关心的营商环境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问政什么问题”的要求,对有关部门开展“站点问政”活动8次,推动整改问题31项,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特别是明港镇人大结合多年“工作评议”的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形成了“事前”选题、“事中”监督、“事后”问效的“工作评议+站点问政”机制,强化了民主管理实效。近年来,先后召开工作评议会议21次,组织人大代表216人次对28个部门就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营商环境、民生实事等开展评议活动50余次,对相关责任人开展“站点问政”20余人次,有力推动了有关部门作风转变和工作质效提升。

“整合资源”优化治理资源配置

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基层治理需要配置相应的治理资源作为载体,而治理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又关系到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基层治理的总体效果。平桥区人大常委会在探索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基层治理中,着力从代表资源和信息资源两个方面进行整合。在整合代表资源方面,平桥区人大常委会以乡镇为单位,依据人大代表所在的选区,以结构合理、便于联系、便于活动为原则,将人大代表划分到不同的代表活动小组(一般以10人左右为划分规模),由威望较高、责任心强、思路清晰、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代表任组长。在整合信息资源方面,平桥区人大常委会推行“代表亮身份”做法,为进站代表制作“个人二维码”,并在代表联络站、基层示范点醒目位置进行公示,实现群众有事“码”上找代表,方便群众随时随地联系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