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变”培训模式 激发代表履职新动能
作者:葛宗秀 刘玉梅 陈龙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10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其履职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效果。近年来,江西省崇义县人大常委会以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为重点,创新探索“三变”培训模式,通过精准对接需求、优化方式方法、搭建实践平台,推动培训成果转化为履职实效,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人大力量。
按需定制“营养菜单”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崇义县人大常委会建立“需求征集—专题研判—课程定制”闭环机制。年初通过代表联络站走访、线上问卷、座谈交流等方式,征集人大代表共性需求。由县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牵头,组织相关委室专题研判,结合年度工作重点将需求转化为培训主题。联合党校、上级人大常委会定制课程,确保课程直击痛点。2025年,针对代表集中反映的“调查研究能力不足”“议案建议质量不高”等共性需求,县人大常委会聚焦助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组织100余名县人大代表开展专题培训,课程既涵盖新修改的代表法、监督法等法律解读,又包含寻乌调查精神等红色经验传承;既有“基层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法”实务分享,又有“议案建议撰写七步进阶法”实操指导。还特别邀请基层人大代表用“土话”讲“门道”,让代表听得懂、用得上。
创新打造“立体课堂”
变“架天线”为“接地气”
崇义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实用管用”原则,推动培训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纸上谈兵”向“实践感知”转变。
“碎片学”与“系统学”结合。人代会期间开设“小时课堂”,利用间隙邀请专家讲授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理论;每月“人大代表活动日”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由联络站站长领学政策,让理论学习融入日常。同时,每年至少举办两期履职培训班,邀请省人大常委会及深圳、厦门等地人大专家进行系统辅导,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析+交流研讨”帮代表构建知识体系。“走出去”与“请进来”并重。组织代表走进寻乌调查纪念馆,通过文献参观、现场听讲解领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真谛;举办“人大课堂开讲啦”,邀请外地人大代表分享“乡村振兴中代表作用发挥”“项目监督技巧”等实战经验,在互动中启发思维。“线下练”与“线上补”同步。依托江西数字人大平台,开设“5分钟履职小课堂”,上传法律法规、典型案例等资料,方便代表“掌上学习”;建立学习交流群,鼓励代表分享心得、提出疑问,由业务骨干及时解答,形成“时时可学、处处能问”的氛围。多样化培训让代表从“被动接受”变“主动参与”,在今年履职培训班上,围绕“监督民生实事项目落地”主题,人大代表与相关专家深入讨论,提出“建立项目进度‘红黄蓝’预警机制”等10余条建议,不少被纳入年度监督计划。
搭建实战“练兵平台”
变“走出去”为“学回来”
为防止培训“虎头蛇尾”,崇义县人大常委会着力做好“后半篇文章”,搭建多元实训平台,推动“所学”转“所行”。
“面对面”督办好建议。创新“局长·代表面对面”活动,按乡镇属地原则,组织承办县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的24个部门分批到各乡镇与提建议的代表现场沟通,汇报办理进度,共商难点解决方案。今年以来,推动“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山区道路安防设施完善”等15件建议办理措施精准、进度加快,代表满意率达100%。“进站聊”解决真问题。指导乡镇人大开展“代表有约·局长进站”活动,围绕“水利设施管护”“养老服务”“竹产业升级”等主题,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走进代表联络站,与各级人大代表、群众面对面交流。活动采用“问题清单+现场答复+限期办结”模式,引导代表运用培训所学的问题梳理法等方式方法,推动解决“偏远山村养老服务站物资短缺”“竹制品深加工技术瓶颈”等55个民生难题,已有100余名市、县、乡人大代表参与。“亮身份”争当排头兵。将培训成效与“人大代表在行动”“亮身份、践承诺、作表率”等活动结合,引导代表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一线发挥作用。例如,县人大代表王祥有运用学到的调查研究方法走访200余户果农,提出“建设脐橙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的建议”,带动周边300余户果农年均增收近万元。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从“学理论”到“重实践”的方式革新,从“学知识”到“解难题”的成效提升,县人大常委会以“三变”模式让代表履职更有方向、底气与实效。如今,在崇义的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人大代表带着培训所学,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智慧破解难题,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