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主>

湖南临武:以监督之责促家教之兴

作者:唐世方 王菊英 雷满生 编辑:林娜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5-09-10

代表们到临武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视察。受访单位供图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石。湖南临武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法治思维和监督实效推动“一法一条例”落地生根,在实践中探索出“针对性宣传、清单式履职、专业化推进”三大路径,全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

针对性宣传: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一法一条例”实施初期,该县人大通过调研发现,63%的家长对家校教育边界认知模糊,41%的农村家庭认为“管孩子是自家事”。为此,督促相关部门构建“需求导向—内容适配—效果反馈”宣传闭环,实现精准触达,全县家庭教育知晓率从2022年的68%提升至2025年的92%,“依法带娃”成为社会共识。

分年龄构建“认知阶梯”。针对0-3岁婴幼儿家长,联合卫健部门在婚检、产检等场景开设“育儿加油站”,普及科学育儿知识;针对学龄儿童家长,联合妇联、教育部门研发14堂“案例+法条”精品课程,破解“监护失职”“教育焦虑”等问题;针对青少年群体,依托“法治进校园”活动,通过情景剧、研学等形式解读法律条款,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

分群体打造“传播矩阵”。针对农村留守家庭,组建“人大代表+志愿者”宣传队,利用赶场日、村晚开展“土话版”流动课堂;针对城镇双职工家庭,依托社区“家长学校”“家教微课堂”破解“没时间学”难题;针对关键群体,将“一法一条例”纳入教师、村(社区)工作者培训必修内容,培育“法律明白人”,形成“骨干—示范家庭—辐射群体”传播链。

分地域建立“融合机制”。在学校领域,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双减”配套服务,全县中小学实现“家校共育中心”全覆盖;在社区领域,将家庭教育情况纳入“文明家庭”“最美庭院”评选指标;在农村领域,推行“家风积分制”,村民参与宣传可兑换农资,激发内生动力;在企业领域,指导园区设立“员工家庭教育日”,为务工人员提供亲子辅导。

清单式履职:从“职责模糊”到“权责清晰”

“一法一条例”涉及多个部门,弹性表述易导致“九龙治水”。该县人大通过“三张清单”构建“明责—督责—考责”闭环,推动协同治理。

以“职责清单”破解“权力真空”。督促县政府出台《临武县家庭教育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妇联“协调指导”、教育部门“统筹学校服务”、民政部门“困境儿童支持”等28项任务,厘清主责与配合部门权责。例如,针对留守儿童关爱,明确民政摸排底数、教育负责学业、妇联心理疏导,避免推诿。

以“问题清单”破除“执行梗阻”。2025年,组织市县人大代表通过“四不两直”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梳理出“师资短缺、刚性约束不足、新媒体普法滞后”等3大类9项问题,推动县政府形成《问题整改清单》,建立“台账销号制”逐项解决。

以“措施清单”突破“落实瓶颈”。督促县政府出台《家庭教育2023—2025年专项规划》《“向阳花”行动实施方案》,将工作纳入全省为民办实事工程,量化指标推动“软任务”变“硬约束”。累计开展普法宣传、亲子活动等1000余场次,家长满意度达95%。

专业化推进:从“经验驱动”到“专业引领”

聚焦“指导服务粗放化”“品牌同质化”问题,通过“平台、队伍、品牌”三维发力,推动家庭教育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升级。

以平台建设构建“专业生态”。整合资源建成1个县级指导服务中心、214个村(社区)站点,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53所学校设立家长委员会(省级示范3所、市级7所);依托图书馆、非遗体验室等阵地,年均服务家庭超4000户。开发“临武家庭教育”数字化平台,集成政策查询、课程预约等功能,服务“指尖可达”。

以队伍培育厚植“专业根基”。建立14人核心讲师团、20人后备队伍,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教师必修培训;通过精品课评选、专家授课等提升专业水平,3人入选市讲师团,2人获全市“女童权益保护金牌讲师”,1人获评全省“女童权益保护公益教育十大金牌讲师”。

以品牌塑造彰显“临武特色”。立足“千年古县”“舜帝南巡地”文化底蕴,开发“舜风传家”特色课程,推广“家长积分制”“隔代教育工作法”等基层经验,形成“一乡一特色”格局。依托融媒体中心开设《家庭教育》专栏,宣传“最美家庭”典型。

监督推动“一法一条例”落地,是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临武县人大常委会将持续以法治思维护航未成年人成长,为家庭教育促进法实践创新贡献“临武力量”。

临武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临武县第十完全小学等地调研。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