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履职“小阵地” 践行民主“大文章” ——江西吉安吉水县代表联络站释放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效能
作者:欧阳诗怡 彭思 编辑:林娜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5-09-12
在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一间间标准化的人大代表联络站,正悄然成为撬动“大民生”的支点。从墙上醒目的履职制度,到菜农在新市场里的爽朗笑声;从云端平台“叮咚”作响的实时交办,到“代表联络站”里的热烈讨论——这些遍布乡镇的“小站点”,将14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与基层群众紧密相连。它们不仅是民意的“直通车”、问题的“终点站”,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缩影。
标准化小站,构筑履职大舞台
走进黄桥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墙上的 “七有三上墙” 制度牌十分醒目。“建代表联络站,核心是要让群众说话有地方、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反馈、反馈有结果。” 县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语气坚定。
在吉水县,像黄桥镇这样的标准化人大代表联络站,如同星辰般散落在18个乡镇(街道),总数已达20个。它们遵循着统一的标准建设:清晰的标识、必要的意见箱、规范上墙的制度。更关键的是,各站设有雷打不动的 “活动日”——每月10日、20日。全县1400余名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按“就地从便、合理编组”原则全员下沉至站点,实现代表进站地域与层级的“双覆盖”。
在冠山乡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陈吉林正仔细翻看着接待记录本。“你看这条,”他指着一页记录,“上回有村民来反映灌溉渠堵塞影响春耕,上午登记,下午我们就跟着去现场勘察了,三天时间,清淤工作就全部完成。”他的工作台上,一张清晰的意见处理流程图格外醒目,其中“限期反馈”的节点被红笔重重圈出。高效履职的背后,是坚实的保障支撑:县财政每年单列20万元作为代表联络站专项活动经费,并根据各站活动实效分级拨付。
民意直通车,破解急难愁盼事
清晨六点,吉水县八都镇的新农贸市场已是人声鼎沸。菜农王冬英麻利地将沾着露珠的新鲜蔬菜码放整齐,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以前在路边摆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做梦都盼着有个好地方。去年在镇上的代表联络站,我跟熊代表诉了苦,嘿,真管用!”她指着整洁的摊位和人来人往的通道,声音洪亮。
王冬英口中的“熊代表”,正是县人大代表熊梅香。去年10月,她走进了八都镇人大代表联络站那间约20平米的屋子。那天,10多位像王冬英一样的摊贩挤满了小小的联络站,七嘴八舌地诉说老市场顶棚漏雨、地面坑洼、拥挤不堪的窘境。熊梅香一边仔细倾听,一边快速在笔记本上记录,不时抬起头安抚大家情绪:“放心,我一定把问题带上去!”
散会后,她连续三天走访老市场周边商户,拍摄现场照片、录制视频,整理出近万字的调研报告。通过县人大提交《关于建设八都镇标准化农贸市场的建议》后,又多次协调镇政府、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从选址规划到资金筹措全程跟进。历时7个月,一座占地5424平方米、配备智能电子秤和排水系统的新市场拔地而起,一场困扰群众多年的“卖菜难”问题,在联络站这个小小枢纽的推动下,迅速得到解决。
今年以来,吉水县的人大代表们脚步不停,持续推门走进各镇联络站。群众的声音在这里汇集——短短数月,680余条涉及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意见建议被收集上来。代表们扎根群众,奔走一线,将百姓的“急难愁盼”逐一梳理推动,用行动兑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担当。
线上线下融合,激发治理新动能
文峰镇居民张小明的经历,让他真切感受到了“代表就在身边”的便捷。近日,他对文水大道某破损污水管导致的污水外溢、气味刺鼻实在忍无可忍,随即在“江西数字人大”微信小程序上,留言求助。“真没想到!”张小明滑动手机屏幕回忆道,“留言提交后不久,联络站工作人员便迅速响应,当天下午就协同社区实地勘查。”
更没想到的是,水上社区接办后,迅速遵循居民自治原则,牵头组织涉事居民协商筹资、推选负责人并聘请水电工,破损管道得以高效更换,污水横流之困彻底解决。
这种便捷并非仅为熟悉数字工具的居民所享。醪桥镇89岁的周以德老人,面对菜地排水渠被施工堵塞却屡次反映无门的困境,想到了镇人大代表入户听诉时的承诺。他将诉求信投入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信箱,第二天,镇代表周晓全便登门核实,并于当天下午协调施工方疏通了渠道。
如今,全天候在线的“江西数字人大”平台与遍布乡镇的实体联络站、代表信箱及赶集日流动站点紧密联动,形成“双轮驱动”新模式:民生诉求在“云端”实时汇集;线下则由对应区域人大代表主动认领、跟踪督办;后台数据智能分析热点,为精准履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