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省市人大>

江门:开展长者助餐服务专题调研 让“家门口的热饭”暖胃又暖心

作者: 编辑:赵佳敏 来源:广东人大 发布时间:2025-09-15

“一日三餐”是关系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小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长者助餐服务需求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连日来,广东省江门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小饭碗里的大民生”,组织调研组深入江门部分县(市、区)开展专题调研,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积极促进长者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优化长者助餐供给体系、规范体系、运营支撑体系、监管体系,助力更多侨都长者在“家门口”享受暖胃又暖心的服务。

多方聚力 共建助餐服务网

长者助餐服务是一项兼具普惠性、市场性、公益性的系统工程,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的共同参与,共建助餐服务网,惠及更多老年人。近年来,江门市统筹发展“社区办+社会办”双结合模式,累计建有老年助餐服务点超260处,全市73个镇(街)100%建有老年助餐服务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年龄段老年群体的用餐需求。

午饭时分,江门人大调研组走进江海区江南街道邻里食堂。宽敞明亮、清凉舒适的食堂里,数位老人正有说有笑地在取餐窗口前排着队;另一侧,三五老人已安然落座,等待工作人员端上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饭菜。食堂中央,一台大屏幕电视正播放着节目,为这温馨的午餐时光增添了几分悠闲与热闹。

调研组在江门江海区江南街道邻里食堂调研

“我们应该统筹社区、社会组织、专职社工、慈善资源等力量,整合资源、深化联动,让有能力有意愿的爱心人士、企业、组织等加入到长者助餐服务行列,破除以往‘政府在干、群众在看’的局面。”江门市人大社会委委员、市仁爱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理事长张家俊说。

今年7月,开平市长沙街道东兴社区大润发超市二楼生鲜堂食区新开了一间“小开社区饭堂”,老人只需10.8元就能喝到时令养生汤,还有两荤两素搭配米饭,营养又划算。调研组来到这里,详细了解“社区+商超”的创新模式。“大润发超市‘小开社区饭堂’的所有原材料均来自自身的供应链,并引入中医康养和数据赋能的工作理念,全面提升长者助餐服务,覆盖周边的东兴社区等4个村(社区),常住老年人口数合计超5000人。后续我们将推出低偿或免费送餐服务,让每一位老人家都能吃得实惠、吃得放心。”大润发超市相关负责人说。

江门人大调研组成员一致认为,要切实按照“政府补助一点、企业让利一点、慈善捐助一点、个人缴纳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落实政府投入,拓展慈善捐赠,发动企业参与,推动多元主体的广泛动员和深度参与,助力长者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 精准服务提质效

长者助餐服务是关乎民生、需要长期推进的重要工程。江门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若能将长者助餐打造成一张亮丽名片,不仅能惠及广大长者,更能显著提升城市形象与温度。

“我们应坚持‘全盘标准化’与‘局部差异化’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借鉴市场运作经验。其中,‘全盘标准化’是基础与保障,需严格把控品质,为深化品牌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差异化打造长者助餐服务旗舰店,树立行业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江门市人大社会委委员谢芳说。

今年新启用的江海区外海街道社区数字食堂沿用“深圳模式”,是打造标杆长者助餐点的“潜力股”。该食堂采取智能称重收款、老人刷脸吃饭等数字化做法,还能依托科学算法为就餐者提供精准的饮食摄入监控与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然而,该食堂开业至今运营情况并不理想。调研组研究发现,社区数字食堂做法虽然先进智能,但对老人而言操作复杂,同时供应的多为回锅肉、小炒肉等不适宜本地老人口味的菜品,吸引力不足。

“推进长者助餐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是未来发展方向。然而,新技术的应用需要符合地方实情,为此,我建议全市层面加快构建大数据智慧管理平台,精准掌握需要助餐服务老人的分布特点、用餐习惯等关键数据,以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服务供给,更好满足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蓝斌说。

调研组在江门鹤山市雅瑶镇上南村长者饭堂调研

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是有效释放长者助餐服务点效能的关键点。鹤山市雅瑶镇上南村长者饭堂位于上南村党群服务中心旁,当地通过整合资源,向属地养老机构购买服务,利用养老机构自建厨房,为长者饭堂提供助餐配餐服务。调研组认为,直接利用养老机构成熟的厨房设施和餐饮团队,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运营压力,大幅降低了启动与运营成本,将有限资源精准聚焦于送餐与服务本身,既激活了属地养老机构的服务潜能,又有效满足了附近村落长者的核心需求。

规模效应是决定长者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调研组来到鹤山市龙口镇湴蓼村长者饭堂,这里聘请第三方机构全面负责运营,同时面向社会老年人和普通群众开放,其中普通群众在饭堂就餐费用为12元/餐,老年人、重度残疾人最低自费2元/餐,餐食标准为两肉一菜。“我们提供堂食和送餐上门服务,今年1—7月累计约1.1万人次就餐,其中送餐上门约7000人次,通过面向社会开放推动经营情况实现稳定提升。”湴蓼村长者饭堂相关负责人说。

“长者助餐服务对象可跳出老人的范畴,我市还有不少需要助餐服务的残疾人群,建议将有需求的非老年残疾人纳入助餐服务网络,不仅能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也能进一步扩大助餐服务群体的数量,保障服务运营的可持续性。”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江然说。

“没有规模化的数量支撑,就无法实现可持续的质量提升和成本优化,难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建议推进分类补贴机制,精准激励和扶持优质助餐点发展壮大,切实保障运营的顺畅和可持续性。”江门市人大代表梁健帮说。

长者助餐服务是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有益补充。江门人大调研组实地考察的开平市百合镇长者饭堂,依托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而设,与中心的日托照护、老年教育等服务深度融合,通过常态化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实用技能培训等活动,丰富社区交流,提升长者的幸福感与归属感。调研组强调,要积极探索“助餐+N”服务模式,打造满足老人娱乐、教育等社交需要的综合平台,让“小饭碗”承载更多“大民生”,保障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