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省市人大>

滨海新区:以人大监督之问 解城市治理之困

作者: 编辑:赵佳敏 来源:天津滨海文明 发布时间:2025-09-15

城市品质的提升连着群众日常幸福感,治理效能的强弱关乎民生关切的回应力度。近期,天津滨海新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天津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执法检查并逐月进行“回头看”。在日前召开的区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开展了专题询问,重点聚焦贯彻落实条例中的难点堵点及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焦点问题,在深问细问追问中展现监督刚性;应询部门直面问题、坦诚作答亮举措,明确长效整改路径,凝聚起破解城市治理难题的强大合力。

聚焦环境卫生痛点

打出“规范+监管”组合拳

“部分背街里巷和老旧小区的生活垃圾箱,转运时在路边停太久,异味让人闹心;一些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脏乱差’反复出现,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屠春江的提问,道出了不少群众的日常生活困扰。

对此,区城管委副主任王辉回应,针对生活垃圾箱管理难题,部门将从“规范”与“监管”两端发力。一方面,统筹推进全区垃圾桶标准化管理,制发专项文件明确管理标准,全面落实“退桶进院”要求,及时更换破损垃圾桶,对桶体不洁、分类标识脱色模糊的垃圾桶开展集中清洗修复,从源头改善垃圾桶周边环境;另一方面,强化垃圾收运全流程监管,组织各开发区、街镇对接社区及商户,明确收运标准、退桶时间与收运地点,安排专人不定时巡查,同时加大执法处罚力度,依法从严整治违规行为。

针对背街里巷、城乡接合部“脏乱”问题,区城管委已制发《常态长效推进文明城区建设暨市容环境综合提升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建立“1+N+n”整治体系,分解26项区域行动与20项专项行动。既聚焦74条背街里巷、10余个城乡接合部开展重点整治,已解决各类市容问题100余个;又通过“马路办公”强化常态化巡查,健全“巡检-反馈-督办-整改”闭环机制,确保问题长效整改。

在巩固环境整治成果方面,王辉表示,区城管委将进一步推进大城“细”管、“智”管、“众”管:深化精细化管理,提升环卫扫保质量,推进口袋公园建设与老旧管网改造;完善城市运行服务平台,推动燃气企业数据接入,延伸智慧城管应用场景;宣传“新门前三包”责任制,推进“城管进社区、服务面对面”活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破解不文明行为

“五维手段”提升市民素养

“新区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区已五年,但执法检查中仍发现随手乱扔垃圾、违规吸烟、闯红灯、遛狗不拴绳及小区私搭乱建等问题,如何巩固创文成果?”区人大代表王国英的提问,聚焦文明城市建设的“长效性”。

区精神文明办主任纪泽民表示,区精神文明办将通过“五维手段”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在“宣传手段”上,综合运用多平台开展条例宣传,联动开发区、街镇形成合力,同时将条例宣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模范宣传结合,增强市民思想自觉;在“培育手段”上,深化“滨城有礼,文明有你”行动,倡行十大文明行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市民养成文明习惯;在“管理手段”上,聚焦群众关切,集中整治社区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环境,规范文明养犬;在“技术手段”上,通过电子围栏规范共享单车停放、路口电子抓拍整治交通违法、“四色标记法”清理楼道堆物,依托12345热线受理不文明行为投诉;在“督导手段”上,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强化常态化巡查,鼓励市民“随手拍”举报,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形成警示效应。

整治交通乱象

“疏堵结合” 保障出行畅通

“部分商超、小区周边违规停车突出,甚至占用消防通道与盲道;非机动车逆行、闯红灯、不戴头盔现象普遍,学生群体问题尤为明显,如何从根本解决?”区人大常委会委员程瑞伟的提问,关乎市民出行安全。

市公安局滨海分局副局长郝三军回应,将以“疏堵结合”破解交通难题。针对机动车违停,一方面推动街道社区优化小区停车资源,协调物业调整车位售价、开放租赁,联合职能部门增设立体停车楼或开发闲置空地;另一方面加大重点区域巡查管控,严处违法停车,同时协调交警高速支队加强高速出入口管辖,联合多部门整治流动摊贩并曝光典型案例。针对非机动车与行人违法,将常态化开展早晚高峰集中整治,在人流车流密集路段从严查处;尤其针对学生群体,深化“小手拉大手”活动,进校园、进课堂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宣传,降低源头风险。

改善公路环境

“清扫+执法+联动”守护路域整洁

“沿海高速开放段、津晋高速延长线及京津高速北塘收费站附近,存在售卖盒饭、修车补胎、司机随地便溺及‘脏乱差’问题,如何治理?”区人大常委会委员王凯的提问,聚焦公路路域环境“顽疾”。

区交运局局长王海燕介绍,已从三方面推进整治:在日常养护上,对重点路段实行“三班倒”清扫,每周开展“大扫除”,清理边沟、隔离带等卫生死角;在执法协同上,开展为期3个月的“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750余人次,清理占路经营430处,查处无照经营、违规修车等行为;在联动机制上,针对高速出入口属市级运营公司管辖的实际,牵头编制重点路段责任分工图,明确设施、绿化等责任单位,联动沿线街镇、功能区建立问题推送与整改机制,通过“每日巡查、每周复核、每月联合执法”构建立体防控体系,防止问题反弹。

提升治理精度

多区域各出实招优服务

作为新区核心区域与城市形象窗口,泰达街道在精细化管理上仍有不足。泰达街道办事处主任张明表示,将以大城“三管”理念推进治理:协同经开区制定《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方案》,加强建筑垃圾全链条监管,推动“行政、专业、社会”三支力量进网入格;运用“数字城管”系统开展“人巡+技巡”,实现问题闭环管理,对共享单车实行分级响应,一级点位15分钟内处置、二级点位30分钟内处置;联动社区、商户与快递小哥打造“移动网格员”,实施志愿服务激励办法,推进10个老旧小区外墙及屋顶排险施工。

针对中新天津生态城文旅区域“配套不完善、节假日拥堵、垃圾清理不及时”问题,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副主任李静介绍,将从三方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在环境治理上,改造航母、海博馆等景点周边道路,成立专项巡查小组立查立改,落实“五步作业法”保障保洁,节假日增加垃圾清运频次;在交通畅行上,为航母公园新增约4000个临时车位,优化景区动线与进出口,开通静湖西路桥分流,协调增加公交线路与共享单车;在文明服务上,组织志愿者提供游客服务,加强景区人员培训,保持微笑服务,及时处理游客投诉。

面对汉沽东扩区“垃圾乱堆、杂草丛生”及滨唐公路“建筑垃圾倾倒”问题,汉沽街道办事处主任李书潜表示,将扛起属地责任:一方面协调开发商、城管委等推动整改,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治理,组织街居干部志愿清理垃圾荒草,安装护栏近千米;另一方面针对滨唐公路地块立行立改,安排主要领导现场调研制定方案,先行清整消除隐患;同时强化与土地权属单位、兄弟部门的联动,加大执法力度,建立长效巡查机制,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社会平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