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精准培训提升代表履职硬实力
作者:杜文杰 编辑:白丹 来源:人民代表报 发布时间:2025-09-15
2025年,陕西省太白县人大常委会立足基层治理实际,在全县53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创新推行“小班化·微课堂”精准培训模式,紧密跟踪新形势、新法规和代表新需求,动态调整优化培训内容,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从精准破题到成果转化,从创新模式到常态运行,以靶向施教破解代表履职难题,推动基层人大工作焕发新活力。
聚焦需求
小班施训精准破题
针对传统集中培训存在的“时间紧、内容泛、个性化不足”等情况,太白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建立“需求调研—课程定制—效果反馈”闭环机制。深入调研基层代表履职痛点难点,系统梳理出法规运用、议事程序等高频需求清单,精准把握培训导向;着力打造“微课堂”精品课程,突出短时高效,单节课时控制在30分钟左右,聚焦一个问题或一项技能,切实提升学习效率,将监督法、代表法等法规分解为专题,并根据各联络站实际需求,围绕镇人代会组织等核心场景,开发定制化课程;灵活开展“小班化”培训,强调规模适度,便于开展互动研讨,确保每位代表充分参与互动,并及时收集培训效果反馈,推动培训内容与履职需求的精准对接。通过精细化、模块化的课程设计,着力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彻底扭转“我讲你听”的单向传授模式,努力实现“你需我讲”的双向互动转变,真正把培训办成代表愿参与、能受益、真管用的赋能平台。
下沉调研
法规精讲实务赋能
为确保培训内容贴近实际、解渴管用,太白县人大常委会领导亲自带队,组建核心授课团,带领相关工委骨干,深入全县7个镇开展下沉调研。调研组通过座谈交流、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与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基层人大代表和群众面对面沟通,点对点问需,全面了解代表履职中的困惑和难题,精准把握培训需求。调研发现,基层代表在法律知识、监督实务、建议撰写、群众工作等方面存在普遍短板。例如,代表对新修改的监督法、代表法及乡镇人大工作条例等内容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在镇人代会组织、民生实事项目票决、代表建议提交、联络站运行等具体实务操作中缺乏系统指导;“不会履职”“不善履职”的问题仍较突出。太白县人大常委会精心规划并打造了两大核心课程体系:一是法规政策精讲,常委会领导担任法规主讲,紧密结合县域监督实例与代表行权案例,深入阐释新修改法律的核心要义与实操要求,从基本概况、核心内容、落实要求等多个层面进行系统梳理和精要讲解,帮助代表准确把握法律精神,明确权利义务,夯实依法履职的理论基础,为依法履职提供权威指引;二是实务操作赋能,代工委聚焦镇人代会组织、民生实事票决实施、高质量建议撰写、联络站管理运行等具体实务,依托“小班”优势,创新运用案例分析、流程推演、现场问答等形式,进行系统、具体、生动的讲解,拆解操作难点,传授履职技巧,纠正认识偏差,切实增强代表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群众工作水平。
学用贯通
成果转化彰显实效
太白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小班化·微课堂”培训计划,积极动员部署,周密筹划安排,及时细化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做好训前需求对接、训中组织互动、训后效果跟踪等工作,形成闭环管理,确保培训精准落地、取得实效,培训活动受到基层代表和人大干部的普遍欢迎。“小班化·微课堂”培训模式有效推动代表履职能力向实际行动高效转化,代表将所学法规知识与实务技能融入履职实践,在依法监督、建言献策、服务群众等方面更加规范有力。围绕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开展视察调研,监督意见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各镇人代会的组织程序更加严谨规范,民生实事项目票决等制度运行更加科学透明;代表联络站运行机制进一步优化,代表进站服务群众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民意收集转化效率不断提升,办好了群众大量“微实事”。培训开展以来,代表联络站接待群众数量显著增长,群众关切问题办结率大幅提高,代表队伍服务群众的能力和群众满意度实现“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