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茅箭区:聚力赋能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新图景
作者:郭安富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16
为助推茶旅产业升级、激活乡村振兴动能,深入推进“聚力支点建设,助推产业升级”代表行动,进一步增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本地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9月12日,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人大主席团组织部分省、市、区人大代表及茶企负责人,在十堰裕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茶产业专题代表小组活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雯莅临指导,与会代表和企业家们共同为茅箭茶旅产业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实地观摩种植加工双升级,为茶产业提质增效注入新活力
上午8时40分,参与活动的人大代表和企业家抵达十堰裕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集合,共同前往该乡廖家村百花沟茶园开展现场调研。走进晨雾缭绕的茶园,郁郁葱葱的茶树沿山势层层叠叠铺开,清晨晶莹剔透的露珠挂在茶尖闪闪发光,一派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区人大代表、廖家村党支部书记陆海军向大家详细介绍茶园日常种植管护情况:“我们严格遵循绿色有机种植标准,全程采用人工除草、施用有机肥,从源头筑牢生态有机茶叶品质防线。同时,针对不同季节气候特点制定科学病虫害防治方案,坚决杜绝化肥农药使用,全力守护‘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农业品牌。”
茶园中,代表们不时驻足察看茶叶生长状况,区人大代表、武当道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解恒标现场分享茶叶种植管护技术。代表们纷纷感慨:“茅塔河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环境,为茅箭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茶园调研结束后,代表们齐聚裕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茶叶生产加工车间,秋茶的淡淡清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车间内,现代化茶叶加工设备整齐排列,公司总经理贺勇向代表们介绍车间升级改造情况:“为提升茶叶加工品质与效率,区政府为企业精准拨付200万元扶持资金,对原有茶叶营销展示中心和生产加工车间进行升级改造,更新一批先进加工设备,在优化工艺流程的同时,专门增设研学观摩通道。目前,我们的加工生产线不仅能有效保留茶叶营养成分与独特风味,还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年加工成品茶产能较此前提升百分之三十。”
代表们沿加工生产线全程参观,详细了解茶叶杀青、揉捻、烘干等每道工序的操作规范与技术参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雯仔细查看茶叶烘干设备运行情况,她表示:“车间提档升级让人眼前一亮,先进设备与科学流程是保障茶叶品质稳定的关键,这既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体现,也是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的实效彰显,更让我们看到茅箭农旅融合茶产业升级的信心与决心。”贺勇补充道,企业还计划通过直播形式向广大网友展示茶园生态美景与茶叶加工过程,吸引网友关注互动,为茅箭茶产业营销推介开辟新渠道。
专题讲座专家把脉支招,剖析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9时40分,专题讲座在十堰裕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举行,区人大代表、武当道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解恒标围绕茶旅产业融合发展作专题分享。
深耕茶产业数十年的解恒标,凭借丰富行业经验与独到见解,首先回顾茅箭茶产业发展历程。他指出,经过多年培育发展,茅箭茶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茶叶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年产成品茶约10万斤,年产值5000余万元,以武当道茶集团为龙头的“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已初步构建,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依托秦巴山区优越自然环境,茅箭生产的绿茶、红茶、白茶品质优良,在市场中具备一定认可度。
“但面对当前激烈市场竞争与消费者对高品质茶叶需求的持续提升,茅箭茶产业也面临不少挑战。”解恒标话锋一转,直面问题:“目前,茅箭茶产品与市场同类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缺乏具有茅箭地域特色的知名产品;且未能充分激活‘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优势打造特色有机品牌,产品附加值与差异化不足。此外,山区地形限制机械化应用,名优茶采摘完全依赖人工,导致生产成本较高,这些因素都制约着茶产业进一步发展。”
针对这些痛点,解恒标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与茅箭实际,提出一系列建设性发展思路。他建议,茅箭茶产业需以“全域有机”为核心突破口,打造高附加值产品体系:一方面,委托国内知名农业科研机构,结合茅箭生态禀赋编制《有机茶种植规划》,建立从种植到加工的全流程有机标准,将茅箭茶定位为“武当山周边・南水北调水源区有机茶”,形成鲜明地域标识;另一方面,在现有绿茶、红茶、白茶基础上,研发有机岩茶、有机花茶等新品类,进一步提升夏秋茶叶利用率,同时开发茶食品、茶护肤品等有机茶衍生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营销模式创新方面,解恒标建议构建“线上+线下”多元化营销体系:线上依托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新业态,重点推广“水源地有机茶”概念,讲好茅箭茶生态故事;线下策划举办“茅箭有机茶文化节”“有机茶园观光采摘节”等特色活动,结合乡村旅游实现“以旅促销”。同时,依托“一箭倾心”区域公用品牌,叠加“有机”认证标识,统一品牌形象与宣传口径,深化与受水地区合作,借助对口协作拓宽有机茶营销渠道,既提升品牌影响力,又践行“一库碧水永续北送”的光荣使命。
内容丰富、分析透彻的讲座,为茅箭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赢得在场代表与企业家阵阵掌声。代表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座让大家对茶产业发展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为后续履职建言提供重要参考。
座谈交流政企同心献策,绘就茶旅融合发展新愿景
专题讲座结束后,与会茶企负责人与市、区、乡人大代表围绕茅箭茶产业发展展开热烈交流,大家结合产业实际畅谈发展经验、提出困惑难题、积极建言献策,现场氛围热烈活跃。
十堰裕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贺勇率先发言,分享公司在茶园管护与车间升级方面的经验做法,同时坦诚道出当前困境:“虽然我们在加工设备与工艺上有了一定提升,但市场拓展能力仍显不足。今年春茶收购量增加,导致春茶库存积压,当前面临销售难题,希望能得到相关部门与各位代表的支持帮助。”
武当道茶集团相关负责人也提出困惑:在品牌建设中,如何推动“武当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深度融合,提升品牌市场认可度与影响力,是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针对企业诉求,代表们结合调研情况与思考积极支招:政府部门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种植补贴标准,设立茶产业专项发展基金,对开展有机认证、购置农机、研发新品的企业与合作社给予更多补贴;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引进适配山区地形的轻型有机茶采摘机械与生态除草设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乡镇人大代表莫足兵关注到农村居民老龄化导致专业技术转化率不高的问题,他建议:“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建立‘培训+跟踪指导’长效服务机制,邀请专家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针对茶农在种植、加工中遇到的问题实时答疑、上门指导,确保技术真正落地见效,提升茶农专业技能水平。”
代表们还从产业融合角度提出建议:“茅箭拥有优良生态资源与扎实旅游基础,应进一步加快‘茶叶生产+生态观光+休闲体验’深度融合步伐,打造更多特色茶旅融合项目,吸引游客前来休闲观光体验,以旅促茶,带动茶产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
此外,茶企负责人与代表们还就茶叶质量监管、人才队伍建设、产业链延伸等问题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茅箭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需政府、企业、代表协同发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总结点评凝聚发展共识,政企联动实现融合发展新突破
交流发言结束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雯作总结点评。她对此次代表小组活动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活动内容充实、形式创新,圆满达成预期目标。“此次活动不仅让代表们深入掌握茅箭茶产业发展现状,为茶企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更凝聚了各方力量,明确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
王雯表示,茶产业作为茅箭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不仅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还促进村集体增收、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发挥关键作用;此次活动也充分体现了人大代表在一线履职的担当,为茶企交流合作搭建平台,为茅箭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汇聚智慧力量。针对茅箭茶旅产业未来发展,王雯提出要强化品牌意识,深度挖掘茅箭“南水北调水源区”“武当山周边”双重独特优势,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茶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推广科学种植技术与加工工艺,提升茶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融合,积极探索茶旅、农旅、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加强政策保障,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加大对茶产业的资金扶持、人才培育及市场监管力度,为茶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密切联系群众与企业,积极反映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诉求,认真履行职责,为茶旅产业融合发展建言献策。”王雯说到,各相关部门要认真梳理汇总此次活动提出的意见建议,抓好落实落地,切实解决茶企发展难题,为茅箭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茅箭打造“大山里的深圳”先行区注入人大动能、贡献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