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履职>

架起群众连心桥 ——记陕西省紫阳县人大代表钱远红

作者:何欣欣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16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田间院落传递政策温度;没有掷地有声的豪言,却为群众“鼓与呼”;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用脚步丈量民生实事的落实精度。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蒿坪镇街道社区党支部书记钱远红把“为民”二字刻进每一次宣讲、每一次走访、每一次监督里,在群众与党委、政府间架起“连心桥”,在日常工作中书写履职答卷。

政策要落地,关键是让群众“听得懂、愿意信”。钱远红将代表履职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围绕群众关切的医保报销、养老补贴、创业补助等政策,牵头建立“先学后讲、精准传递”的常态化学习宣讲机制。为确保宣讲内容“不跑偏、不含糊”,她走进农家小院、街头商铺,用“拉家常”的方式拆解政策条款,把抽象的“政策语言”转化为“看病能报多少、养老能补多少、创业能享多少”的具体答案,让惠民政策从“纸上”走进群众“心里”。

考虑到辖区老年人多、使用方言沟通更亲切的特点,钱远红创新宣传形式,将爱护环境、防诈骗、安全生产等重点内容录制成接地气的方言音频。无论刮风下雨,熟悉的声音总会准时在辖区17个网格里响起。这熟悉的乡音既把政策讲得通俗,又把提醒说得贴心,真正实现“声入人心、家喻户晓”。

“人大代表就是群众的‘传声筒’,必须把大家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钱远红表示。她始终牢记这一职责,严格落实代表联系选民制度,充分发挥代表联络站“民意窗口”作用:每天固定两小时坐班接待来访群众,耐心倾听每一份诉求;定期上门走访行动不便的居民,细致收集意见建议,不让任何一个群体的声音被忽略;针对群众反映的“小事”,牵头开展民生专题接办,从调解邻里纠纷到协调低保申请,从修补破损道路到增设便民设施,钱远红多次化解群众难题,先后提交高质量代表建议8件,切实让群众诉求“有回音、有着落”。

蒿坪镇老街的“乱象”曾是居民多年的心病:商贩占道经营导致道路拥堵,老旧雨棚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钱远红连续一周蹲点老街,白天走访店铺、居民了解实际诉求,晚上梳理问题、研究解决方案,最终形成代表建议,并在建议中呼吁规范老街摆摊设点范围、明确雨棚搭建安全标准、建立老街日常管护机制,在镇人代会期间提交。建议被采纳后,她又全程参与整治工作,积极协调各方矛盾。如今的老街,道路畅通、环境整洁,居民出行舒心,商贩经营安心,实现了从“乱”到“治”的美丽蝶变。

“民生实事不能只‘落地’,更要‘落实’,代表监督必须跟上。”在钱远红看来,监督是保障民生福祉不打折扣的“防线”。此前,3户居民反映污水管网渗漏问题,她没有止步于“转办问题”,而是主动扛起监督责任:穿上雨靴、带上工具,跟着施工队沿河道一寸寸排查。两天时间里,她走遍辖区所有河道,累计排查污水管道1675米,精准找出5处渗漏隐患点。

在后续施工过程中,钱远红更是“盯紧”每一个环节:对照工程清单检查施工材料的质量与规格,坚决杜绝“以次充好”;主动与施工队沟通施工进度,了解施工难点,协调周边居民配合;认真核对施工流程,对未达标的环节要求立即整改。最终,污水管网渗漏问题被彻底解决,群众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周边居民纷纷点赞:“钱代表不仅帮我们反映了问题,还盯着把问题解决好,她就是我们的贴心人!”

从用“乡音”传递政策,到以“真心”倾听诉求,再靠“较真”督办实事,钱远红始终以人大代表的初心践行使命,用一件件为民办好的实事、一步步扎根基层的脚步,生动诠释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深刻内涵,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一线焕发出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