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听诊器”精准捕捉民声 ——记广东省云浮市人大代表李富文
作者:吴春玲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16
作为广东省云浮市第七届人大代表、云城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李富文的名字总是与“医术精湛”和“为民履职”紧密相连。他既是患者信赖的“杏林妙手”,也是群众认可的“民意代言人”,更是推动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改革践行者”。李富文以医者仁心守护患者健康,以代表担当倾听民声民意,在代表履职和医疗技术两个领域都交出了硕果累累的答卷,生动诠释着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
走进李富文的办公室,一面墙几乎被患者送来的锦旗“占据”。对李富文而言,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到患者摆脱病痛、重获健康后的笑容。当选云浮市人大代表以来,李富文积极转换角色,从临床专家成长为民生“代言人”,在履职平台上为提升云浮市医疗卫生水平和民生福祉不懈努力。
李富文坚持“脚底板下出建议”的理念,他走遍了全区8个镇街卫生院、23个村级卫生站,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调研报告》,提出了《关于构建分级诊疗智慧平台的建议》,推动云城区政府投入800万元建成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系统。他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建议》,促成云城区卫健部门实施“青苗培育”计划,两年内为基层输送全科医生46名。针对老龄化社会需求,他与10位代表联名提出《关于推进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推动云浮市建成3家“医疗+养老”综合体,惠及2.3万名老年人。四年来他累计提交建议17件,办结率100%,其中3件入选云浮市政府年度“十二件民生实事”。
在深入走访调研中,李富文认识到补足公共卫生短板是当前医疗卫生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此,他提出《关于建立云浮市公共卫生医院的建议》,建议整合全市感染与传染病、慢性病、皮肤病的防治医疗资源,建立全市公共卫生专科医院,以更专业、高效地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并有效推进日常传染病、感染性疾病与慢性病的防治与研究工作,节约医疗资源。这一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得到云浮市政府的重视和办理落实,为云浮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供了专业思路,收到了良好的惠民效果。
结合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医疗急救资源分配存在的问题,李富文又提出《关于市区120医疗急救分区由各医院负责的建议》,旨在优化急救资源配置,提高急救效率。同时,他还关注到基层医疗技术提升的重要性,提出《关于云浮市试点允许在职医师开设医疗工作室的建议》,希望通过政策创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李富文提出的建议不仅关注医疗体系整体建设,也聚焦特定人群的健康需求。他提出的《关于设立云浮市工伤康复医院的建议》,为工伤职工争取更好的康复条件;《关于激励云浮市自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建议》则着眼于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云浮医疗事业长远发展储备力量。目前,他正在准备关于保护老年人骨骼健康方面的建议,计划在下一次云浮市人代会期间提交。
作为一名来自医疗行业的人大代表,李富文始终将群众健康放在首位,通过义诊服务、健康扶贫、科普教育等多种形式,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与代表担当的完美结合。
2024年7月,在驻街帮街扶村工作队的统筹协调下,李富文作为云城区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亲自带队,前往安塘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路同行下乡村 健康义诊促振兴”医共体巡回义诊活动。他带领7个科室11名专家为当地群众提供免费诊疗服务,着力解决高血压、颈腰腿痛、关节炎、痛风、糖尿病等常见病。活动现场,他和团队耐心询问病史,详细查体答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病因,提出针对性治疗方案。李富文表示,这次活动不仅加强了区人民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交流学习,更引导基层群众树立科学健康理念,用“健康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从手术室到议事厅,从医疗专家到人大代表,李富文用专业与爱心搭建起医患之间的“连心桥”,用责任与担当构筑起代表与群众的“民意路”,他始终将“人民”二字铭刻心间。他常说:“医生的听诊器能听见心跳,代表的记事本能记录民情。”正是这份医者仁心与代表初心的交织共鸣,奏响了新时代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华美乐章。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白衣战士的专业担当,更见证了人大代表的赤子情怀,这双重的使命与荣光,正转化为推动云城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