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履职>

以代表担当彰显法治温情 ——记重庆市巴南区人大代表秦耕洪

作者:袁启芳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18

清晨八点,阳光透过树枝洒进鱼洞司法所,下新新社区的矫正对象老李已等在司法所门口,他手里攥着刚领到的工资条,想第一时间告诉那个帮他走出人生低谷的人——重庆市巴南区人大代表、鱼洞司法所所长秦耕洪。这样的场景在秦耕洪的履职生涯里十分寻常。从特殊群体的“引路人”到青少年的“法治园丁”,从矛盾纠纷的“解铃人”到群众心声的“传声筒”,秦耕洪每一步履职实践,都深深印刻着为民初心与法治信仰。

“刑满释放不是人生的终点,社区矫正也不是社会的边缘。”这是秦耕洪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看来,帮助特殊群体重新融入社会是基层司法工作者的责任,更是人大代表守护民生的使命。

“特殊群体的‘回归路’,从来不是小事。”针对辖区内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的实际情况,秦耕洪创新推出“司法关爱计划”。他带领司法所工作人员逐人建立档案,根据每个人的犯罪类型、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组建专门帮扶小组,开展“一对一”思想疏导。

2025年区人代会期间,秦耕洪再次将目光投向刑满释放人员群体,连续数年在人代会上为这类特殊人群的救助通道建设发声。他始终认为,要让刑满释放人员真正“站稳脚跟”,就得从急难愁盼处发力。这些年他的建议始终围绕着“打通救助堵点、筑牢回归支撑”展开,先是持续呼吁优化临时救助流程,让这类特殊群体出狱后能最快拿到“救命钱”,避免因生活无着“走回头路”;其次提议拓宽就业渠道,明确除特殊行业工种外,不得给他们设就业门槛,最后推动区就业局网站的就业信息互联互通,协调企业提供岗位,用实在的帮扶托住他们的“饭碗”。对困难群体的及时救助以及靠走访疏导帮他们弥合家庭关系也是秦耕洪关注的重点,“家里人肯接一把,社会再扶一程,他们才敢大步往前迈。”从流程优化到就业铺路,从物质救助到情感联结,他的建议年年有跟进,步步往细里走,只为给特殊人群搭起一条稳稳的、暖暖的回归通道。

作为人大代表,同时也是辖区鱼洞四小的法治副校长的秦耕洪坚持将法治知识送入青少年手中。他深知给孩子普法不能靠“硬灌”,于是校园里有了“模拟法庭”,学生们轮流扮演法官、原告、被告,在角色扮演中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课堂上多了“法治情景剧”,把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真实案例改编成剧本,让孩子们在沉浸体验中学会自我保护。秦耕洪的这份用心也延伸到了社区,针对老年人容易受骗的特点,他带着律师在社区广场演起“反诈小品”;针对务工人员关心的劳动合同问题,他把咨询台设在了工地食堂。他主导的“法律进社区”活动,年均受益群众超5000人次。

“基层矛盾就像邻里间的墙,拆了是桥,堵了是坎。”如何让矛盾纠纷在基层就地化解?秦耕洪协调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司法所、派出所、法院、法律服务机构和若干矛盾纠纷多发易发单位,创新搭建起“5+N”多元一体解纷民主协商平台,实现纠纷一站式解决,探索出一条“多元共治”的新路径。为调解楼上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他带着人大代表、物业经理、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上门“查勘现场”;为化解物业与业主的矛盾,他组织业主代表、律师召开“民主协商会”。该机制已成功调解侵权、劳资、邻里等各类矛盾纠纷1516起,矛盾化解率高达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