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履职>

“教育者”与“代言人”之间的“双向奔赴” ——记山西省朔州市人大代表张叶平

作者:苏建成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18

在一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现场,一位中年父亲紧紧握住张叶平的手,话语间满是欣喜:“张代表,您上次提的那个课后服务建议,真是办到我们家长心坎里了!孩子现在回家可兴奋了,总念叨着活动课上的新鲜事。”这样的场景对于山西省朔州市人大代表、朔州市和丽中学副校长张叶平来说,是她在“教育者”与“代言人”双岗上倾情奉献的动力源泉。

当选朔州市人大代表后,“张老师”与“张代表”的双重身份便在张叶平身上实现了完美的融合与延伸。“讲台是育人的阵地,会场是为民发声的平台,两者目标一致,都是为了让下一代更好,让老百姓生活更舒心。”张叶平这样理解她的“双岗”职责。她以坚实的步履,在三尺讲台与履行代表职责之间,走出了一条充满温度与担当的履职路。

汇聚民声:问卷推动课后服务完善

一次家长会散场时,几位家长的闲聊飘进了张叶平的耳中:“课后服务?不就是看着孩子写作业嘛,老师也累,孩子也烦,感觉没啥意思,还不如不报。”这句带着些许抱怨的实话像一根针,轻轻刺在了张叶平的心上。课后服务政策的本意是解决家长接送难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果流于形式,岂非辜负了政策初衷?

没有迟疑,张叶平立即行动。她利用课余和周末时间奔走于朔州市区的12所中小学,用两周时间发放300多份问卷,与家长、学生、一线教师深入交流,笔记本上记满了诉求和意见。调研结果引人深思——高达83%的家长对“看管式”课后服务表示不满,迫切希望引入丰富多彩的兴趣课程和素质拓展活动。面对这一情况张叶平反复思考,如何让课后服务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而不是负担?如何盘活资源,满足多元需求?她查阅资料,比照外地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反复推敲。

不久后,张叶平提交了《关于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的建议》。这件建议不仅提出要坚决扭转“看管化”倾向,更创造性地建议整合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如图书馆、非遗传承人等)开设普惠性兴趣课程,并附上了她精心筛选的、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详细课程清单。该建议得到了朔州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的重视,教育部门迅速研究部署,出台专项提升方案。几年过去,曾经放学后略显冷清的教学楼,如今成了孩子们流连忘返的乐园。张叶平用一份问卷和一件建议,撬动了全市课后服务的提质升级。

一把卷尺:丈量孩子上学路“生命线”

张叶平擅长从身边事、细微处洞察民生需求,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一次值周时张叶平发现和丽中学校门口的斑马线已模糊不清,“安全隐患就在眼前,不能等出了事故才追悔莫及!”张叶平没有等待,为了掌握准确数据,她带着一把普通的卷尺来到了校门口,在车流间隙间仔细测量斑马线的长度、宽度,记录下每条线段的磨损程度。连续一周她在不同时段详细记录校门口的车流量变化,特别是学生上下学高峰期的拥堵状况和车辆通行速度,并用手机拍摄学生过马路的真实场景。

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后,张叶平提交了《关于优化校园周边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议》,在建议中,她不仅客观描述校园周边交通现状和隐患,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更饱含深情地写道:“校门口的斑马线应成为守护孩子安全通行的‘生命线’。建议采用更醒目、更耐磨的彩色斑马线(如黄白相间),并考虑增设震荡标线、减速提示牌等配套措施,让安全警示能看得见、感受得到。”

“让斑马线成为最安全的生命线”这句发自肺腑的呼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建议很快得到落实。不久后在和丽中学及周边几所重点学校的门口,一条条崭新的彩色斑马线如彩虹般铺设在路面上,配合新增的减速带和警示标志,校门口的交通秩序和安全系数显著提升。学生们再也不用在车流中提心吊胆地过马路了,一位每天接送孙子的老大爷走到张叶平面前激动地说:“张代表,谢谢你啊!以前送孩子过马路,我这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现在这新划的线亮堂堂的,车老远就减速了,我这心里踏实多了!”老人朴实的话语,胜过任何奖状。

履职日历:把心头事办成暖心事

张叶平的履职日历总是排得满满当当,对她而言,寒暑假是宝贵的“调研季”。她利用寒暑假时间穿梭于不同的学校、社区、街道之间,笔记本换了一本又一本,里面记满了“某小区路灯长期不亮,老人孩子夜间出行危险”“某路段雨天后严重积水,学生上学需绕行很远”“某校师资结构性短缺”等看似琐碎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小问题”。

平日里教学工作繁重,白天的时间被备课、上课、管理占满,张叶平就“挤”晚上的时间。台灯下她仔细梳理白天的见闻,整理形成厚厚的“民情日记”,通过精简、归纳形成有高质量的建议初稿。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承载的是“沉甸甸”的民情民意。

如今走进张叶平的办公室,案头上并排放着两份文件:一份是写满批注的数学教案,另一份则是她正在精心打磨的《关于推进城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草稿,字里行间凝聚着她对教育公平的深切关注和扎实调研的丰厚成果。

深耕教育沃土,情系民生冷暖。张叶平以坚守与情怀诠释一名人民教师的仁爱与一名人大代表的忠诚。“双岗”之间的“双向奔赴”,是她对初心使命最坚定的回答,也是她以满腔赤诚,写给这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的一份充满情怀、担当与温度的最美履职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