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县乡人大>

引线穿针添华彩,旗韵生辉焕新姿

作者: 编辑:赵佳敏 来源:台州人大 发布时间:2025-09-19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涌泉镇是全国最大的旗袍生产加工基地,年产旗袍1600万余件,产值突破15亿元。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启动实施“旗袍产业回归”战略,镇人大积极响应,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紧扣产业所需,精准服务,为旗袍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大力量。

从“分散”到“集聚”

筑巢引凤,打造产业“新高地”

涌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展旗袍产业,镇内有80余家旗袍企业,1000余个旗袍制衣点,苏杭一带遍布涌泉旗袍商户,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然而,“本地加工、外地销售”的产销模式长期制约着产业发展,让旗袍产业陷入“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发展困境。

一场深度调研成为破局关键。2023年,镇人大组建旗袍产业专业小组,历时2个月走访苏杭重点市场30余家商户、深入调研本土60余家企业,形成《关于涌泉镇旗袍专业市场建立的再思考》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同时,在旗袍城内设立产业联络点,建立代表驻点服务机制,提供政策咨询、资源对接、技术指导等全链条服务,累计解决产业用地、用工、融资等20余个实际问题,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2024年,临海旗袍协会在涌泉成立,吸纳60家核心会员单位;中国·临海旗袍城顺利落成,124家企业签约入驻意向书,涌泉旗袍产业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一个属于临海涌泉的旗袍生态圈正在加速形成。

从“贴牌”到“品牌”

创新驱动,锻造竞争“新优势”

作为全国重要的旗袍产业集聚地,涌泉贡献了全国40%以上旗袍产量,覆盖了50%以上批发渠道。但是,镇内多数企业仍以贴牌代工为主,核心设计师匮乏、原创能力不足成为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

为破解这一难题,镇人大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搭建“产学研赛创”五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旗袍城内设立设计师工作室,对接高校设计资源,提供旗袍设计指导;助力举办临海市首届旗袍设计大赛,累计产出72件原创旗袍作品;联合小红书、抖音、TEMU等电商平台,深度对接产业带合作,提升旗袍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代表的持续推动下,“涌泉旗袍”商标历经20年回归故里;涌泉旗袍品牌首次以自主形象亮相广交会,面向全球供应商斩获超千万订单。涌泉旗袍产业正在实现着从“制造”到“创造”、从“贴牌”到“品牌”的转型升级。

从“一域”到“全局”

文旅融合,激活消费“新动能”

旗袍之于涌泉不仅仅是单一产业,更是涌泉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涌泉镇人大主席徐善升表示:“我们正着力推动旗袍与文旅深度融合,既要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更要让文化底蕴赋能全域发展。” 

镇人大积极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组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商户代表召开多边座谈会8场,收集各类意见建议85条,形成建设旗袍打卡点、打造旗袍文化展示基地、举办旗袍文化节等6条高质量闭会建议。积极开展“代表有约”活动,邀请市场监督管理局、商务局、城发集团等单位进站,讨论解决关于旗袍城改造提升、原创设计保护、主题活动策划等10余项关键问题。

在代表的持续推动下,旗袍元素逐步融入本地文旅格局,加速推进旗袍风情街项目建设,打造“购游娱展”一站式消费场景;成功引进“挽苏”“歖旗着”等品牌入驻紫阳街,旺季单店月销超50万元;举办国潮美学盛典、“旗开得胜”升学专题等32场旗袍主题活动,累计吸引游客5万余人次,其中旗袍文化艺术盛典更是被中国国际电视台向海外报道。

未来,涌泉人大将继续发挥“穿针引线”作用,推动涌泉旗袍在传承与创新中织就更绚丽的华章,让国潮美学绽放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