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务实举措书写代表工作新篇章 ——山西省晋中市人大常委会贯彻实施新修改的代表法侧记
作者:乔 翘 吴晓港 张丙煦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23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代表法进行第四次修改,为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划定了‘新坐标’。市人大常委会紧跟部署,从强化代表能力、拓宽参与渠道、优化服务保障三个维度发力,将法律条文转化为履职实践,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路径,让代表法在晋中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近日,山西省晋中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
“培训+视察”双向赋能 提升代表履职能力水平
在贯彻实施新修改的代表法过程中,晋中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持续提升人大代表“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点,坚持“分层分类、学用结合”原则,构建起“理论筑基+实践练兵”的立体化培训体系。
“市人大常委会非常重视人大代表能力提升,将代表学习培训工作贯穿于人大代表任期始终,并将理论培训与履职实践相结合,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进一步拓宽了代表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履职方向。”回望履职赋能之路,晋中市人大代表、祁县第六中学副校长段尚春感触颇深。
今年是晋中市五届人大代表任期的第四年,按照人大代表学习培训总体规划,任期前两年的人大代表培训侧重理论“充电”。晋中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党的创新理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法核心条款等合理安排培训课程,通过集中授课、学习研讨等形式,帮助新当选的人大代表掌握履职基本功。自2024年起,代表培训工作重心转向实践赋能,晋中市人大常委会创新推出“代表履职培训+跨区域视察”活动,每年分4期、每期选择1个县,由该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代表工作经验,参训人大代表交流履职体会,并围绕市人大常委会年度重点监督工作组织集中视察。
2024年,晋中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组织开展培训视察活动4期,今年围绕“市、县两级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分别在榆次、祁县、平遥、寿阳四地组织开展活动,共计200余名基层人大代表参与。在活动中,代表们深入村居社区实地视察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并以书面形式提交意见建议。这种“跨区域”模式打破了县域壁垒,有效增进了人大代表对市情、县情的了解,提升了依法履职能力,增强了人大监督工作实效。
“平台+机制”双向发力 拓宽代表履职广度深度
8月27日,晋中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召开。在此之前,晋中市人大常委会已将本次会议拟听取审议的专项工作报告提前上传至市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并开启为期1周的会前人大代表意见线上征集活动。截至8月28日,共收集代表意见建议30条。这一常态化代表履职举措,正是市人大常委会在平台建设与机制创新方面持续发力的生动诠释。
为落实新修改的代表法要求,进一步密切常委会同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同群众的联系,晋中市人大常委会从平台建设和机制创新入手,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联系网络。一方面,建成“1个市级+11个县级”的代表履职信息化平台,强化数字支撑,使代表与群众的互动更直接、更高效,提交建议、参与活动、上传信息更便捷、更透明。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市人大常委会联系人大代表工作机制、建立常委会会议议题征集人大代表意见工作机制、建立列席人大代表座谈会制度、推动“中心、站、点”融合建设,合理统筹联系活动,推动“两个联系”更加深入,服务代表更加到位。
依托多层次、全覆盖的联系网络,晋中市人大常委会拓宽了基层代表履职渠道,拓展了履职深度,实现了工作质效稳步提升。在推动立法工作方面,“站、点融合”建设有效拓宽了基层人大代表群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渠道,提升了“开门立法”的广度和深度;在强化监督工作方面,新修改的代表法实施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征集到关于乡村振兴、特殊教育、居家养老等专项工作的代表建议220余条,并积极邀请相关领域行业人大代表参加前期调研、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有效提升了监督工作实效和会议审议质量,形成了高质量的审议意见;在为民办实事方面,市人大常委会依托全市136个代表联络站连续两年开展“人大代表进站入点听民情解民忧”主题活动,全市85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加主题活动,推动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服务+管理”双向保障 激活代表履职内生动力
新修改的代表法进一步完善了对人大代表履职保障的相关规定,明确了对代表履职的管理监督。晋中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通过健全保障机制、完善监督体系,让代表履职有底气、有压力、有动力。
坚实的服务保障是代表履职的底气。晋中市人大常委会从三方面入手,为人大代表履职保驾护航。一是制定年度代表工作计划,统筹安排闭会期间代表活动,避免随意增设活动、盲目扩大参与范围,防止干扰代表正常工作和生活。二是保障代表知情知政,及时向代表推送常委会公报、专项工作报告等资料,定期组织代表参加“一府一委两院”座谈会、听证会、旁听庭审等活动。三是落实经费保障,按时足额发放代表活动经费,为无固定工资收入的人大代表发放履职补贴,同时提供交通、通讯补贴。
严格的管理是推动代表履职的“催化剂”。晋中市人大常委会建立起“两项制度”,强化对代表履职的管理约束。一是建立代表履职报告制度,明确规定市人大代表在届中、届末两次向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接受评议监督。二是完善代表履职考评机制,建立代表履职档案,强化数字支撑,依托市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对代表参加会议、提交建议、接待群众、参与活动等情况进行量化登记,做好对代表履职情况的记录、考核、评价、激励,促进代表依法规范履职。
代表建议办理是衡量履职实效的重要标尺。晋中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要求,构建起“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在建议提出环节,实行“三级审核制”,代表团初步审核确保建议针对性,大会议案建议组全面审查确保规范性,专委会会后审核确保可行性;在办理环节,建立“分管领导重点督办、有关机构对口督办、代表机构协调督办、人大代表参与督办”工作机制,依托履职平台开通“线上提交、审查、交办、沟通、答复、评价”六项功能,实现建议办理“全程可追溯、进度可查询”;在落实环节,明确建议质量评价、答复审查、办理评价、结果认定四项要求,对上年度承办单位承诺解决的建议进行跟踪督查,同时在常委会会议上对重点督办建议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本届以来,晋中市人大代表共提出建议1292条,其中,1100余条建议得到了妥善解决,人大代表和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
从“培训赋能”到“密切联系”,从“服务保障”到“科学管理”,晋中市人大常委会以贯彻实施新修改的代表法为契机,不断探索创新,让代表履职更有方向、更有底气、更有实效。未来,晋中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代表法,持续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服务保障,推动代表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