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绿”,描绘生态文明新画卷
作者: 编辑:赵佳敏 来源:浙江人大 发布时间:2025-09-24
九月的阳光穿透枝叶,涌动着秋日专属的勃发生机。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从城市到乡村,从金漪湖到积道山,一条集生态、文化、旅游、健康、智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长廊已经形成。这背后,是金东区人大加强生态文明监督,奋力在绿水青山间书写履职答卷的生动实践。
前不久,金东区人大以“寻足迹、赋绿能、助共富”为主题,开启了金东区首个生态文明宣传周系列活动。首先便是一场特殊的监督活动。8月14日,区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等8个政府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走进曹宅镇,对“悠游北山”共富带项目的建设进展进行报告。
“悠游北山”共富带项目是全区贯彻“两山”理念、深化“千万工程”的重点项目,也是时下曹宅镇群众的关注热点。之所以开展这项活动,正是金东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的生动体现。
贯彻落实省人大对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的部署要求,去年,金东区制订出台区、镇(街道)两级落地方案。截至目前,两级人大均已完成首次报告。在报告制度框架基础之上,区人大新建岭下、江东、澧浦、多湖等镇(街道)联建的生态文明建设区域人大代表助力站,创新推出“一站一码”,进一步丰富报告制度的落实质效。
扫一扫“生态码”,通过“码上学”“码上提”“码上督”“码上评”四大功能,形成了在“云端”的意见中心、履职中心。
“今年4月,群众通过‘生态码’反映八仙溪水质浑浊,巡河员在1小时内查出原因,并由镇农业、水利和所涉村工作人员联动交办,推动整改当天完成。”助力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运行以来,“生态码”已帮助八仙溪流域的居民解决不少问题,效果也赢得了肯定。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当好监督员,也要当好宣传员。
今年6月至7月,在由商务部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承办的“一带一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修班和上合组织国家媒体从业人员研修班上,学员们来到区人大代表联络总站,通过远程视频连线,旁听了助力站里一场事关生活垃圾处理站建设推进的协商活动。“接地气”的议事场景折射出发生在金东的生态修复、产业绿色升级等故事,让中国治理经验更可感可知。
来到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走过中国结编织、卡纸等非遗技艺展示活动的现场,乘坐无人驾驶小巴前往身处湖光山色中的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研发企业,金东近年来积极布局引导,以“科创+绿色”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画卷展现在眼前。
“这里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理念和成果很吸引人,对其他地方的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都非常有借鉴意义。”不少学员感叹。
要将绿色生态融入发展理念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凝聚最大的合力与智慧。近年来,全区人大始终以“两山”理念为根本遵循,在优化生态环境、强劲生态经济、打造生态生活、完善生态制度、营造生态文化等方面凝聚起四级人大代表的力量,一幅“寻足迹、赋绿能、助共富”的生态文明画卷正在金东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