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三字诀” 凝聚代表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王新荣 编辑:白丹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24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部署要求,念好“基”“要”“重”三字诀,在党建引领、平台建设、履职抓手上发力,为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贡献人大代表力量。
坚持党建引领为“基”
凝聚助力乡村振兴“向心力”
天等县人大常委会立足党建引领,通过“党建+”模式,将党建工作与代表履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员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各级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的合力,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向心力。
推行党组织与联络站融合共进,采取“党支部+联络站”方式,在全县具备条件的联络站组建临时党支部36个,组织引导党员人大代表立足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各级人大代表倾听民声、为民履职。天等县小山乡胜马村临时党支部组织党员代表走访群众,帮助调解群众矛盾纠纷,带领群众整治乡村环境,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探索“党建+代表工作”模式,聚焦中心大局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开展“主题党日”与“代表接待日”,“组织生活会”与“代表述职评议会”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代表作用。在天等县进远乡岩造村推行“联络站+党群共治会”模式,以村代表联络站为中心,以进站代表为主体,以“党群共治会”为平台,建立起“党组织领导、‘村党群共治会’决策、村委会执行、人大代表监督”的村级治理新框架,该治理模式进一步促进了基层民主法治发展。
创新党建引领活动载体,开展“建设五个家园·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在产业发展、环境综合治理、乡风文明等方面问诊把脉、建言献策。同时,开展“阳光履职”活动,组织代表“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增强代表对身份的认同感、归属感。此外,组织县人大常委会党组班子成员联系代表,引领代表履职建功发展产业,带动近2000户群众发展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
夯实平台建设为“要”
搭建助力乡村振兴“大舞台”
天等县人大常委会强化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创新“站点结合”模式,实现代表履职平台乡镇、村(社区)全覆盖。通过建设特色联络点、基层立法联系点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宣传教育实践工作站,为代表履职提供广阔舞台,激发代表履职热情,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
全覆盖建站,持续推进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提档升级,全县建立乡镇人大代表履职活动中心13个,代表联络站125个,实现乡镇、村(社区)代表履职平台全覆盖。全县1013名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为代表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特色建点,建成进结镇人大代表“双岗建功”养牛产业基地联络点,打通了代表服务属地养牛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整合资源,与代表联络站融合共建,拓宽联络站功能,建立龙茗镇、天等镇天城社区、福新镇黎亮村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切实发挥“民意直通车”作用。
探索基层实践建站,在驮堪乡道念村、都康乡龙布村先后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宣传教育实践工作站,向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生动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凝聚群众力量办成大事的基层实践。宣教站建成后,除服务本地人大干部及代表外,陆续吸引区内县(市)组织代表前来学习交流。
各个站点的建成为代表履职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代表进站履职热情高、成效明显。2023年以来,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进站开展“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活动,共收集并反映选民意见建议450多条,推动解决了一批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民生实事问题。
聚焦履职抓手为“重”
奏响助力乡村振兴“奋进曲”
天等县人大常委会聚焦履职抓手,创新工作模式,推行“联络站+”模式,探索“双岗建功”行动,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推动代表在产业发展、就业帮扶、乡村治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奏响代表履职的奋进之歌。
推行“联络站+就业帮扶”模式,在天等县龙岩社区易地安置点代表联络站,组织许增元等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引进企业的调研与协商,共吸引15家企业进驻龙岩社区,提供就业岗位1200多个,累计带动就业1196人次。推行“联络站+产业发展”模式,在驮堪乡驮堪村福龙屯肉牛养殖小区设立联络点,组建由7名养牛能人组成的代表服务队定期到点与养殖户交流养殖经验、逐户上门收集养殖户意见需求,推动驮堪乡建成养牛小区43个。
创新开展“双岗建功”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依托代表联络站,以混合编组进站推行网格化管理,探索常态化履职模式,推行代表设岗领岗工作机制,重点打造代表“双岗建功”模范履职示范点13个,激励代表领岗履岗建新功。代表们带头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带动周边3000多户群众参与特色农业产业,让履职之根融入乡村振兴主战场。
探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出台《天等县乡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办法(试行)》,建立会前征集初定项目、会中票决确定项目、会后监督实施项目的闭环工作机制,将民生实事项目的选定和实施引入人大制度轨道,推动多主体参与解决民生问题。今年票决出的28个项目正在有序实施,有效实现从“政府定餐”到“群众点单”的转变,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