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主>

新疆:7万余名“和事佬”家门口化解群众烦心事

作者:潘从武 编辑:林娜 来源:法治网 发布时间:2025-09-24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天山南北“一路生花”

新疆:7万余名“和事佬”家门口化解群众烦心事

邻里和睦,是乡村善治最动听的底色。如今在新疆,在各类矛盾纠纷化解中,总能看到人民调解员的身影。这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正推动着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天山南北“一路生花”。

人民调解案件调解成功率达98.86%

近日,游客李先生在新疆温宿县柯柯牙镇塔格拉克村景区步道上不慎被台阶绊倒,导致手臂擦伤。他要求景区赔偿,可景区管理方自认无过失,双方发生争执。

循着争吵声,温宿县司法局派驻塔格拉克村景区的专职人民调解员阿娜尔古丽·阿卜杜热合曼来到现场。

了解情况后,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释法析理:“游客要对自身安全负责,责任不能都归于景区。可话说回来,游客摔倒是因为台阶不平整,虽然景区设立了‘谨防摔倒’提示牌,仍应承担赔偿责任。”

半小时后,景区管理方给李先生赔付800元。

今年44岁的阿娜尔古丽已从事调解工作22年,懂法又热心的她是当地“名人”。2022年以来,阿娜尔古丽共调解1800多起矛盾纠纷。她说:“能为大家解决麻烦事,我很自豪。”

包括阿娜尔古丽在内,目前,新疆有73202名人民调解员活跃在基层一线,打造了一批矛盾纠纷化解阵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他们在家门口化解群众烦心事,提升群众幸福感,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和事佬”。

新疆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调解工作机制、创新调解工作方式方法,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全区共受理人民调解案件109.42万件,成功调解108.17万件,调解成功率98.86%,履行97.1万件,履行率89.72%,协议涉及金额130.6亿元,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23.6万次,预防纠纷28.8万件,化解复杂疑难纠纷5万余件,有力维护了基层社会稳定。

近年来,新疆还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通过开展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化解等工作,不断建立完善了部门联系机制、诉调对接机制、访调衔接机制,初步构建了社会矛盾纠纷综合治理机制。

2025年3月1日起施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更是对深入推进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新疆,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谦和礼让”理念深度融入纠纷调解

有纠纷找调解,新疆全区各地将“枫桥经验”与地域文化、法治文化紧密结合,将“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理念融入人民调解每个环节,用心化解每起纠纷,不断蹚出基层治理新路子。

骑着毛驴上北京的库尔班·吐鲁木大叔的名字家喻户晓,他生前还是一名调解能手。库尔班大叔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精神和调解方法,让当地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有了抓手。2022年5月以来,于田县在全县19个乡镇打造“库尔班大叔调解室”,让他的调解方法得以传承发扬。此后,和田地区司法局、于田县司法局经过不断实践,将“库尔班大叔调解法”总结提炼为“倾听、查清、理顺、调解、议和、回访”。如克亚木·麦提赛地是库尔班·吐鲁木的曾外孙女,现在也成为了托格日尕孜村“库尔班大叔调解室”的“金牌调解员”。

“大家先坐下喝个茶,我们慢慢说,楼上楼下这么多年的邻居了,不要因为这个事伤了和气……”近日,在昌吉市“盖碗茶”特色调解室,人民调解员巧妙利用喝碗“盖碗茶”坐下“喧荒(西北方言:聊天)”方式,组织当事双方进行调解,一斟一饮、一言一语中,一起邻里间装修噪音纠纷被顺利化解。

据介绍,今年以来,昌吉州坚持不断推深做实“盖碗茶调解法”,发动、鼓励优秀人民调解员在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小市场、居民区等地设立了100个个人特色调解室,就近为群众提供便捷的调解服务,用乡音乡情和一碗碗(杯)茶香调和邻里、家庭、物业等各类矛盾纠纷2千余件,占全州人民调解案件数量的近20%。

完善“三调联动”打造特色调解品牌

近日,驻奇台县法务中心的“金麦穗”调解室专职调解员王晨昊成功化解了一起历时三年、涉案金额高达157万元的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为当事人节省了诉讼成本,节约了司法资源,缩短了纠纷化解时长,生动展现了“金麦穗”调解员的专业素养与敬业精神。

作为奇台县人民调解工作的亮丽名片,“金麦穗”调解品牌以其专业、高效、便捷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近年来,新疆各地不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完善“三调联动”工作体系,好经验好做法层出不穷。

“库车小白杏”因出自新疆库车市而得名。库车市司法局持续打造“杏福”调解品牌,将库车特产“小白杏”文化内涵和地域标志引入调解领域,紧扣“调解的是矛盾,调出的是‘幸福’”工作理念,“用百姓的话、说百姓的理、解百姓的忧”,根植于基层,服务于群众。

库车市司法局不断推动“杏福”调解品牌向纵深发展,建设“杏福”调解品牌矩阵,打造出“玉情玉理枫桥实践站”、“帕提古丽”调解室、“老艾”调解室等23个“杏福”品牌调解室,以品牌调解“小杠杆”撬动基层治理“大效应”。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等大力推行“奶茶调解室”、马背调解室,温泉县司法局与兵团第五师双河市司法局设立人民调解联合工作站,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护边员调解室”等1000余个地方特色调解品牌,持续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

延伸扩展调解组织实现“多元化解”

目前,新疆全区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1.39万余个。各地“和事佬”还向行业性、专业性部门延伸,建立金融、医疗、交通、物业、商贸、建筑等纠纷调委会,实现调解组织网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昌吉州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于2020年4月,由中国人民银行昌吉回族自治州中心支行携手司法行政等多部门共同建立,为新疆首个“一站式”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这是昌吉州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金融领域延伸的生动实践。

今年4月11日,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司法局联合银河路街道办事处,在克拉玛依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成立了“克拉玛依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商户经营注入法治“稳定剂”,为市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便利。

近日,市场内一起因合同纠纷产生的矛盾双方当事人找到调委会,在调解员的耐心调解下,成功帮助商户追回5万元货款,双方当事人现场握手言和。

“市场有了调委会,我们经营更安心了!”纠纷成功化解后,一名商户由衷感慨道。

新疆各地还积极推动“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成为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力量。

在和静县巴音布鲁克镇的广袤牧场上,因草场边界问题产生分歧曾是困扰邻里关系的一大难题。近日,该镇六户牧民因草场问题产生争执。

该镇人大代表乌云毕力克、青格勒、新库等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行动,联合相关牧业公司、村委会、林草局、派出所负责人组成专业调解小组。  

人大代表们凭借对当地风土人情的熟悉和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穿梭于牧民家中。

经过连续多日的不懈沟通协调,终于拨开矛盾迷雾,明确草场边界,让分歧得以妥善化解。

如今,一位位人民调解员活跃在天山南北、草原戈壁,他们用心用情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解于萌芽,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让“枫桥经验”在辽阔的新疆大地上落地、扎根、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