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省市人大>

拴牢文明养犬的法治之“绳” ——《九江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立法侧记

作者:周金鹏 编辑:赵佳敏 来源:江西九江市人大 发布时间:2025-09-28

“您好!请您注意以后在小区遛狗要牵绳子、及时清理狗狗粪便了,这是《九江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您了解下。”近日,在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城小区,社区工作人员正向居民发放条例宣传手册。2024年10月18日,九江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九江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同年11月28日,江西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该条例。条例规定2025年5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九江市“小快灵”立法的又一次成功尝试,更是九江市围绕“基层治理”立法的重要成果。

多方调研 理清养犬管理重点

“深入调研、找准症结、务实管用,用老百姓看得懂的语言,管好老百姓关心的事。”2024年初,报市委审定后,九江市人大常委会将制定《条例》列入2024年度立法计划,并迅速成立立法工作专班,对《条例》制定的流程进行讨论,作出部署要求。

犬事虽小,但民之所望,就是履职所向。从《条例》起草到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三次审议,扎实深入的调研贯穿立法全过程。作为法规制定部门,九江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养犬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在随后《条例》审议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立法咨询专家,先后来到犬只登记办证办公室、居民小区、宠物会所、流浪犬收容基地等地现场调研,并多次与市公安、司法、住建等部门进行面对面座谈。

调研是立法的基础和保障,随着一次次深入调研,养犬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管理的部门权责不清晰;犬只登记条件、管理收费、流浪犬的收容与管理没有法规依据;携犬出户进入公共场所、遛犬不牵绳等行为缺乏规范……这些,都是《条例》亟待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广纳民意 提升立法工作质效

让立法承载民意,是立法工作者的理念,更是九江市人大常委会的具体实践。调研过程中,九江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网络征集、现场征集、座谈交流等形式,积极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养犬管理是民生实事,事关社会治理、事关平安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立法为民,也要立法便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志鸿在濂溪区开展立法调研时强调。“养犬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涉及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狗有很强的陪伴功能和治愈作用,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市人大常委会在征求《条例》草案修改意见时,浔阳区人民路街道庐南社区、甘棠街道等基层立法联系点收集许多群众建议。

为了让人民群众的“金点子”搭上立法“直通车”,让法规真正接地气、行得通、真管用,九江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多场专题座谈会,面对面听取部分养犬人、爱犬人士、志愿服务者、流浪犬救助站工作人员等利益相关人员的意见建议。同时,还请专家把脉问诊,发挥代表优势,听取代表意见。针对如何处罚未登记养犬问题,还召开立法论证会,依法合理设定了法律责任。立法过程中,共收到调查问卷600余份,收集到意见建议200余条,约六成意见建议被采纳,这是近年来九江地方立法中收集意见最多,也是市民参与度最广的一部立法。

对症下药 破解养犬管理难题

解决实际问题是九江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的立法导向。围绕市民关注的热点焦点,九江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从严管理的理念,尽力平衡好养犬人和非养犬人的利益,力图让制度设计更加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条例》共20条,突出务实管用,明确了政府、基层自治组织、物业服务公司、养犬人等主体的责任,对养犬登记、携犬出户、流浪犬管理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制度设计,具有九江特色。

针对如何管理问题,《条例》规定建立养犬管理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公安机关为城市养犬管理的主管部门,农业农村、城市管理、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等部门各司其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属地管理,居(村)民委员会予以协助的工作机制。

针对如何饲养问题,《条例》实施动物防疫狂犬病强制免疫和养犬登记制度,要求重点管理区内每户居民限养两只犬,单位养犬数量由公安机关依照用途评估确定。

针对如何遛问题,《条例》规定携犬出户时,应当使用犬绳(链)牵引或者犬笼约束等;禁止携带犬只进入学校、博物馆、重点景区等公共场所。同时对遛犬牵绳、犬只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犬只进入公共楼道、电梯和人员密集场所等提出了具体规范要求。

针对如何罚问题,《条例》明确养犬人的一般行为规范、携犬出户行为规范、犬只肇事等内容,将较常见的不文明养犬行为上升为违法行为。严格遵循上位法规定,保持与同位法罚则相统一,对违反限养管理、遗弃犬只、违反携犬出户行为规范部分内容以及隐匿、转移肇事犬只等行为作出处罚规定,为执法部门提供具体的法律依据,增强条例实施效果。

法规的生命在于执行。《条例》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九江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以问效于民做实做细立法“后半篇文章”,加强执法检查,以法治力量助推依法规范文明养犬,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法治九江建设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