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史海>

此生无悔入人大

作者:徐寒冰 编辑:林娜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10

岁月不居,光阴荏苒,转眼间我退休已两年。闲暇时翻开那摞荣誉证书,捧起鲜红的《人大代表证》和“优秀人大主席”奖状,乡镇人大工作的点滴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久久难以平静。记忆的大门瞬间开启,把我带回激情燃烧的流金岁月——那些平凡而特殊、庄严而神圣、朴实而难忘的人大情结,伴随我左右,成为今生最珍贵的珍藏——

我原是一名高考落榜的农村青年,回乡务农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也让我和人大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4年,为适应改革开放需要,解决各乡镇缺乏干部的实际情况,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委、县政府面向全县公开招聘乡镇干部。我通过文化考试、政审、体检等层层筛选,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分配到隆化县韩麻营满族乡任团委书记。之后,我在隆化县韩麻营镇、中关镇、隆化镇三个乡镇从事与人大相关的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我怀揣火热的工作热情和对人生美好的憧憬走上工作岗位,恰逢隆化县首次选举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隆化县召开县、乡人代会,时任韩麻营乡党委朱书记把筹备印发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材料的任务交给我:“寒冰,你文字功底好,政府工作报告就由你执笔。成稿后刻蜡纸油印几十份,发给人大代表审议。事关全乡发展,务必按时保质完成!”当我看到代表们人手一份报告、认真审议、踊跃建言时,激动之情难以言表。那淡淡的油墨香,穿越四十年仍萦绕脑际——这是我向党和人民交出的第一份合格答卷,也是我人大征程迈出的第一步。

1990年起,我担任过副乡长、乡长、镇长,2010年,我被选举为隆化镇人大主席,成为一名人大工作者。之后又被选举为隆化镇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镇人大代表和隆化县第十二届、十三届县人大代表。乡镇人大工作是人大最基础的工作,是人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时期乡镇人大工作,正确行使好基层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发挥好乡镇人大作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农村民主与法制建设,提高群众参政议政意识、人民当家作主意识的意义重大。

乡镇人大是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处在民主法治建设第一线,肩负着推进基层治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任。我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才能履行好自身职责,当好一名镇人大主席,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厚望。人大工作是法律性、专业性、程序性很强的工作,我深知,当好人大主席,必须政治过硬、法律精通、业务娴熟。为尽快弥补业务上的不足,我坚持边学边干,系统学习了选举法、代表法等与人大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并结合工作实际,学以致用,逐渐熟悉了镇人大工作,较好地履行了镇人大主席的各项职责。

我始终把镇党委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2015年,“脱贫攻坚”是各级各部门的重点工作,按照省、市、县人大“关于开展脱贫攻坚再聚力,人大代表展风采活动”安排部署,隆化镇人大主席团向全镇113名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印发了《关于开展脱贫攻坚再聚力,人大代表展风采活动方案》,要求全镇各级人大代表每人帮扶3户贫困户。人大代表们纷纷通过养牛、养猪、种植食用菌等产业扶贫方式,助力所联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留下了人大战贫的坚实足迹。乡镇人大主席首先是一名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的代言人,其权力来自人民,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当好人大主席,就必须心中装着人民群众,关心百姓疾苦,把服务人民群众落实到行动上。

隆化镇西山村作为城郊村,因地理位置特殊,长期“靠天吃水”。我在调研走访中收集到群众最强烈的呼声:安装自来水。在参加县人代会时,我联合隆化镇10名县人大代表连续三年提出《关于为西山村安装自来水的建议》,引起县政府高度重视,建议得到圆满办理。西山村通了自来水,解决了300多户、1000多人的吃水问题。村民见到我都说:“多亏了你提出的代表建议,解决了我们的吃水难题。”

针对“就学难”“行路难”“治安乱”等多个问题,我也积极提出了建议,均得到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办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我在隆化镇工作期间,先后五次获评“优秀人大主席”, 四次获评“先进工作者”,单位五次获评“优秀人大主席团”。这些荣誉,属于隆化镇全体人大代表,属于隆化镇人民。

回首与人大结缘的二十余载,我深切体会到:乡镇人大工作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它站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最前沿,也站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第一线。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给了我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让我脚踏家乡热土,挥洒青春汗水,书写对根本政治制度的执着热爱。

虽已退休,我仍将一如既往关注人大、支持人大、宣传人大,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余热。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人大情缘,终生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