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我跟了12年
作者:陆仕金 编辑:林娜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10
“陆老师,那边的桥又漏水了,底下全是泥,你过去的时候要小心点呀……”
“老陆,中吴大桥北边那块场地能不能规划一下?你最有主意,我们应该怎么反映给政府?”
……
每到下雨天,周边社区的居民都会提到中吴大桥北桥下的那一块洼地。那边曾是一片绿地,由于桥下常年难见阳光,导致绿地逐渐光秃,加上桥面雨水管网破损,下雨天桥下通道及周边一片满是泥浆,群众意见纷纷。2012年3月,我当选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后,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好这片“烦人”的洼地。
经过多次实地调查,我在当年的钟楼区人代会上首次提出了关于该地的整治建议,经市、区有关部门的努力和协调,整治工作很快有了进展。“陆老师,那边的路没有泥啦,路也变宽了好多!”又是一个雨天,居民小王看到了我,欣喜地跟我说着桥下的变化。我也连忙趁着雨天去桥下看看情况,果然如小王所说,有了改善,但是桥面雨天管网排水不畅,底下的路面也容易积水,若是老年人路过很容易滑倒。此后,我在不同天气情况下多次来到大桥底下察看并记录路面情况,同时我还发现路过此地的行人并不少,桥下的空间也很大,能不能把这块场地好好地利用起来呢?一个想法从我心中萌生。
2013年,荷花池街道积极开展15分钟生活圈项目建设,看着项目如火如荼地推进,我突然想到机械新村附近的居民还没有方便的公共健身场所,大桥下的那片洼地正好可以利用起来建成一个健身角,方便居民群众健身、休闲、娱乐和组织文化活动。但此地的绿地是由市级部门直管,需要市级部门的支持才能进一步满足群众需求,仅靠一个不成熟的想法,还远远不够。于是我围绕这个想法,走访考察了多个高水平的健身角,请教了许多专家、收集了群众意见,在2014年的钟楼区人代会上,我再次提出对中吴大桥北桥下绿地进行局部改造,以满足群众健身、休闲需要的建议。这个建议后来交由常州市人大代表肖建丽带到市人代会上,并被列为当年市人大领导督办的建议。在各方的努力下,一个拥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健身场地、配备多组健身设施的健身广场建成了,由于该健身广场处于小区周边、雨天又不影响活动,来此参与活动的群众越来越多,群众纷纷赞扬我们的政府为人民群众日常的娱乐、健身、休闲提供了一个好去处。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时常漫步于桥下的健身广场,看着周边越来越多的居民来到广场内活动,也看着它逐渐由新转旧。这些年里,这里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城市管理事权发生了调整,健身广场的管理渐渐成为薄弱项,同时群众的观念也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更加关注身体健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健身意识也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强身锻炼的需求也逐步增大。更加宽阔的场地、更加专业的设备、更加多样活动、更加人性的管理等才能满足居民如今的需求。
2024年年初,我将调研中收集的群众意见进行整理,在区人代会上提出《关于中吴大桥北桥下健身广场完善设施的建议》。会后,区政府明确荷花池街道作为承办单位,计划将中吴大桥北桥下的健身广场扩建为健身公园。公园的规划设计等我都积极参与,力求将群众的希望一个不落地传达给承办单位。新的规划充分考虑老年人、年轻人、少年儿童等各类群体,新增部分活动内容和场地,安排配套的休闲、娱乐、停车场地、厕所等设施。
2024年8月5日上午,六七名工人冒着酷暑,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不远处,挖掘机也开始施工。而在健身广场南侧的施工围挡上,一幅改建效果图格外醒目,近十名社区居民正在围观,相关负责人正在讲解改建后的功能布局、运营管理等事项,大家纷纷颔首称赞。
……
“中吴大桥北桥下健身广场改建工程开工了。”
“大家期盼已久的问题终于要解决了。”
……
这一句句饱含欣喜和期待的话语,又一次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大代表的职责与使命。2024年12月,中吴大桥北侧的体育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其总面积为7427平方米。
傍晚,我散步到体育公园,微风掠过灯柱,灯光依次亮起,像一条金色的星河铺在桥下。孩子们在儿童篮球场上追逐,银发族沿着防滑步道悠闲踱步,年轻人挥拍击球,清脆的“嘭嘭”声与桥下滴水声交织成最动听的交响。
我忍不住蹲下身,摸了摸整洁的步道,上面仍带余温,仿佛被12年的奔走与期盼焐热了。
“陆老师,您也来打卡啦?”一位抱着篮球的少年冲我挥手。
“是啊,来看看老朋友。”我笑着回应,心里却想:这块土地的原来的名字叫“洼地”,如今它有了新名字——“幸福里”。
夜色渐深,桥下的星河延伸到远处。我知道,它照亮的不仅是一块7427平方米的空间,更是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照亮了我继续前行的方向。
人民的声音,就是脚下的路;代表的脚印,就是城市的年轮。只要这声音在,我的脚步就不会停歇。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