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大时评>

关于优化代表建议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吴新华 编辑:白丹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13

提出建议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方式,做好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笔者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建议办理情况为例,就如何优化代表建议工作谈一些粗浅认识。

主要做法

强化制度落实,代表建议办理过程展现新思路。一是落实主要领导牵头办理代表建议制度。各承办单位坚持由单位主要领导牵头办理代表建议,通过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方式,促进办理责任和工作要求有效落实。二是落实集体会商机制。各承办单位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党组会议等方式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做到真研究、真协调、真解决。三是健全建议办理审核把关机制。各承办单位严格落实承办股室、办公室负责人和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四级审核把关”制度,保证规范复文、及时办复,促进建议办理答复到位。

突出沟通交流,代表建议办理质量实现新提升。2021年换届以来,代表建议承办单位更加重视同代表的沟通联系,坚持开门办理代表建议,积极构建办前有沟通、办中有联系、办后有反馈的闭环链条。例如,2024年县交通运输局在办理《关于开通钟山县至燕塘镇黄宝村公交线路的建议》的过程中,加强与提出建议的代表全过程沟通,推动新开通钟山县至黄宝村等6条农村公交线路,解决燕塘镇等6个乡镇10万余名群众出行难题。同时,县政府还将代表建议办理结果列入政务信息公开的法定内容,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推动建议办理工作“阳光透明”。

存在问题

部分代表建议质量仍需提高。一是书写不规范。有的代表建议没有按照“基本情况、支持理由、建议事项”等代表建议规范格式进行书写,或者书写内容过于简单。二是内容缺乏合理性。有的代表对所提建议未作深入调查研究,提出的代表建议针对性不强,没有形成有分析、操作性强的建议,影响了承办单位办理工作。

承办单位落实意识仍需增强。一是重答复、轻落实。少数单位对人大的性质、地位、作用认识不到位,没有把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造成一些代表建议“年年提”“年年答复”,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二是满足于答复。在遇到办理周期长的代表建议时,有的承办单位答复承诺落实,但后续没有接续推进;有的答复代表时态度诚恳、措施具体、计划性强,但抓落实不到位,使答复意见变为一纸空文。

人大跟踪督办力度还需加强。一是办理标准缺失。代表建议交办时,没有明确办理具体标准和要求,为承办单位“弹性办理”留下了空间。二是建议办理整体把握不够。县人大专门委员会的督办工作因人员、时间等限制,难以面面俱到,只能选出一些代表性强、质量较高的代表建议进行重点督办。

优化路径

注重建议质量,着力夯实代表建议工作基础。一要加强代表履职能力培训。采取“送出去学、请进来教”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对代表开展履职培训,尤其要专门就如何撰写好代表建议进行专题培训辅导,不断提升代表撰写建议的能力和水平。二要组织代表开展调研。在县人代会召开前,要以代表小组为单位,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利用乡镇人大代表履职活动中心、村级人大代表联络站、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载体,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视察走访活动,广泛听取意见、收集选民意愿,为提出高质量的代表建议做好充分准备。

注重严把“三关”,着力提升代表建议办理水平。一要严把交办关。县人代会闭幕后,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要及时与县政府办共同对建议进行分类,逐份编号、编目、编册,归档建立台账,并召开代表建议交办会,对代表建议具体分解落实到各个承办单位,明确办理任务、标准和时限。二要严把办理关。县政府要坚持把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明确各承办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建议办理的“第一责任人”,不断完善办理责任机制。要落实好建议承办单位分级负责制,定期开展“回头看”,推动代表建议变“一次性办理”为“跟踪问效办理”。三要严把答复关。县人大常委会要强调办理时限,随时掌握各承办单位的办理进度,确保建议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答复代表。

注重督办环节,着力增强代表建议办理实效。一要改进重点督办。要健全完善县领导领衔督办建议机制,对代表“多年提、未解决”的建议,有序安排县政府班子成员和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主要领导进行领衔办理,通过以点带面形式,推动更多代表建议得到妥善解决。二要强化跟踪督办。要通过组织代表视察、专题调研和满意度测评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承办部门办理代表建议的督促检查力度,促使各承办单位办理好代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