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打造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西湖样板”
作者:闵员根 编辑:赵佳敏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16
闵员根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全区发展大局,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以强化代表履职平台建设、深化“两个联系”、创新民主协商形式为主线,探索形成了具有西湖辨识度的人大工作体系,有效推动了基层治理现代化和民生福祉提升。
建强履职“主阵地”,畅通社情民意“联络站”
代表联络工作站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也是人大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的关键支点。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坚持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高质量使用,着力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代表联络工作站体系。
按照“就近履职”原则,在全区优化布局并建成“1+10+10+N”的代表联络工作架构,即1个区人大代表履职服务中心、10个街道代表联络站、10个社区代表联络室和N个特色代表联络点。各站点科学嵌入党群服务中心、社区邻里中心等公共空间,打造“15分钟代表履职圈”,让代表履职更接地气、群众找代表更加便捷。
在硬件达标的基础上,西湖区更加注重软实力提升,建立“站长负责、代表轮值、专人服务”运行机制,将每月20日固定为“代表接待日”,并通过多种渠道提前公示接待信息,确保群众“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同时,持续推进特色站点建设,做强“楼宇代表联络站”“餐饮行业代表联络站”“十大产业代表联络站”等特色平台,组织代表基于职业专长进站履职。创新设立人大代表反诈工作室,组建专业服务队伍,开展反诈宣传超1000人次,切实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
深化“两个联系”,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密切联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是人大工作的永恒主题。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两个联系”作为重要职责,不断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群众的“双联”工作机制。
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落实联系责任,定期深入基层走访人大代表,通过座谈交流、个别访谈、参加代表小组活动等形式,认真听取代表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法治建设、民生实事项目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了解代表履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保障和支持。仅2025年上半年,常委会组成人员就走访联系代表200余人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00余条,均得到及时处理和反馈。
同时,西湖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引导人大代表扎根人民群众,不断丰富联系选民的内容和形式。全面推行代表进站接待、入户走访、视察调研、民情家访等制度,鼓励代表“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倾听民声、汇集民智。代表们围绕老旧小区改造、电梯加装、停车管理、社区养老等民生关切,深入网格、楼栋、居民家中,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推动解决了一批民生“关键小事”,以实实在在的履职成效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认可。
聚焦“幸福圆桌会”,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
“幸福圆桌会 人民来作主”主题活动是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创新推出的一项基层民主协商品牌活动,旨在打造一个各方参与、平等议事、推动解决问题的开放式平台,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将“幸福圆桌会”作为汇聚民智、化解民忧、凝聚共识的重要载体,明确要求每名基层人大代表每年参与“幸福圆桌会”活动不少于2次。每期圆桌会聚焦一个主题,组织人大代表、政府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利益相关方和居民群众代表等同坐一桌,围绕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小区治理等突出问题,进行开放式讨论和民主商讨,推动代表深度参与基层治理。
为了提升议事成效,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将“幸福圆桌会”运行效能纳入人大监督工作清单,通过专题调研、视察检查、审议专项报告等形式,对讨论议题的产生、议事过程的组织、议定事项的落实等进行全过程监督。2025年1-9月,全区共召开“幸福圆桌会”1407场,收集问题1928个,推动解决1880个,解决率达到97%。
实践证明,“幸福圆桌会”不仅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而且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培养了理性协商的民主氛围,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特色,成为西湖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张“金名片”。
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人大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优化代表联络工作站体系,深化拓展“两个联系”制度,优化提升“幸福圆桌会”品牌,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西湖实践,努力为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