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州:以“最真实”的制度实践画好最大“同心圆”
作者:赵宇星 白丹 编辑:赵佳敏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16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金秋时节,天山北麓的昌吉大地披上金色,盛装以待,处处绽放着民族团结的绚烂之花。
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二十里店村“民情小院”。延续古老的饮茶议事传统,县人大代表斯马义·阿那依提、州人大代表谢日那义·斯马义和县人大代表夏克娜·斯马义,父女三人与周边群众喝茶聊事、听取民意……袅袅茶香中,民生得到倾听,难事得到化解。
阜康市,博峰街道财经预算基层联系点。市人大代表祖丽菲娅·阿不都逊正仔细翻看相关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今年,通过编制预算目标,联系点推动实施了多个民生项目,阜康市18个公交站台完成翻新,5个口袋公园实现了绿化补植、健身器材补充和设施更换。
木垒县,博斯坦乡。木拉民族手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里,伴随着密集的“哒哒”声,一件件花样优美的哈萨克族刺绣产品在绣娘的巧手下诞生。乡人大代表帕丽旦在山村调研“跑出来”的建议,推动50多位当地妇女就业增收。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
斯马义一家的小院、祖丽菲娅·阿不都逊桌前的预算、帕丽旦笔下的建议,连着昌吉42个民族群众的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大到地方立法、项目推动,小到庭院美观、纠纷调解,各族群众和广大人大代表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和拓展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昌吉实践”。
“最广泛”的民主保障
顺着二十里店村口的小巴扎一路向前,叩开一扇原木色的大门,就来到了斯马义·阿那依提家的“民情小院”。院内宽敞整洁,葡萄架下一张大床,斯马义家父女三位人大代表和群众盘膝而坐,瓷碗里的砖茶热气氤氲。村民贾广新放下茶碗,说起每周升国旗要走的那段坑洼土路时,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大女儿谢日那义翻开民情日记本,页角磨白的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家诉求。她轻声地安抚着老乡,同时利落地标注出路段情况和涉及户数。小女儿夏克娜则在一旁默契地补充着政策信息。茶凉了又续,话题也从修路延伸到村容整治、冬季供暖。随着一个个话题被抛出,一场凝聚民智、共绘发展同心圆的“头脑风暴”在小院里热烈展开。
一方普通的小院,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场。
2024年4月,为更加完整、准确、全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在总结过往各地做法经验基础上,昌吉州人大常委会在全疆率先出台《关于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昌吉实践”的实施意见》,重点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五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措施,并配套提出推动落实的“十大行动”,形成了一套系统性、可操作的实践“路线图”。
其中,拓宽民意反映渠道作为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前提被视为优先项。昌吉州人大常委会着力推动“代表之家”迭代升级,积极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多样、畅通的民主渠道确保各族人民有序有效地参与地方治理的各个方面,体现民族智慧和特色的民意表达平台遍布各处。
在线下,近邻奶茶会、毡房议事会、盖碗茶调解室、马背上的流动票箱……有烟火气的民主让各族人民的诉求有地方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反馈、能解决。
在线上,玛纳斯县“玛上办”、呼图壁县“呼必应”、昌吉市“吉速办”、阜康市“爱阜康”、吉木萨尔县“吉刻办”、奇台县“云家”、木垒县“民意直通车”……数字人大建设赋能昌吉民主。群众在“代表之家”扫码向人大代表提建议、“捎句话”,即可实现以“码”知民情、以“议”通民意、以“督”解民忧、以“决”惠民生。群众都说:“手机网络是虚拟的,网络上的民主和建议办理却真真切切。”
立法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为基础的单元,在昌吉,人大代表“家、室、站”还兼任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信息采集点,民意信息源源不断汇集到地方立法机构,成为推动依法善治的大平台。
北京南路街道位于昌吉市中心,老旧小区集中,治理难题多样。自被确立为昌吉州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昌吉市人大常委会北京南路街道工委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铁路安全条例》等37部法律法规,通过召开征询座谈会、发出意见征求函等方式,广泛听取人大代表、住户居民、小微企业、社会组织的意见建议,先后整理出可参考的意见建议86条,其中部分建议被立法采纳。
“每个社区代表之家都是我们的‘立法建议征集联系点’,社区网格党支部也是我们的‘立法信息采集处’,‘1个街道立法建议征集办公室+每个社区1个立法建议征集联系点+X个立法信息采集处’的立法建议征集阵地网络搭建起社情民意的‘连心桥’,让群众直接参与立法过程。”昌吉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王兰介绍。
如今在昌吉,17个基层立法联系点、84个县(市)联络站、570名信息采集员已将立法征集覆盖到全人群,无论民族、年龄、身份、行业,范围足够广、参与程度足够高,无疑有助于提升立法意见建议的征询质量。
“最真实”的制度实践
人大工作主体是代表,基础在代表,活力看代表。
昌吉州人大常委会深化拓展“两个联系”工作机制,着力扩大人大工作的开放度,不断拓宽人大代表履职的“基本面”,努力做到人大每项重点工作都有代表的身影、声音和智慧。
在阜康市龙潭路街角运动广场的晨雾中,一块羽毛球场上,几位爱好者正酣战不休,笑声不断。广场远处,篮球场、5人制足球场、滑行步道一应俱全。一片片场地如同磁石般吸引着周边的老老少少。
这一处民生项目的“高品质”,离不开人大代表和市民的广泛参与和监督。阜康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谢志涛说,通过设立财经预算基层联系点,推动常态化开展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确保财政资金精准“滴灌”到发展急需处、民生关键处,切实提升了人大财经预算监督质效。
“政府账本”关乎国计民生,盯紧政府“钱袋子”,算好百姓“明白账”,是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一项重要职能。但现实是,财经监督在基层“悬浮化”、民意反馈“碎片化”的问题一直存在。
2024年11月,阜康市人大常委会在博峰街道创新设立财经预算联系点,积极探索在原有“财经委初审”和“人代会审批”基础上,引入“预算预审”机制,组建“咨询智库+成员单位+顾问单位+信息采集点+信息采集员”监督体系,为人大代表有效参与预算监督、充分发表预算意见构建平台。
伴随预算联系点运行机制的不断健全和持续发力,政府资金使用更加透明可溯,更多群众期盼也在预算中得以实现。从荒芜空地到活力广场,从预算报表到具体实事,财政资金通过民主监督的渠道,精准流向发展急需处和民生关键处。
“过去预算审查多关注程序合规性,如今代表们的监督重点正从程序性向实质性转变。”阜康市人大代表祖丽菲娅·阿不都逊表示,“预算报告专业性很强,今后我们将持续学习相关法规和知识,为守护群众‘钱袋子’出力,确保公共资金真正用之于民。”
人民当家作主,贯穿国家治理每个环节。
在距阜康150千米外的奇台县,人大代表正通过与部门负责人面对面的“零距离”理政实践,来实现对民生民意的准确捕捉和对需求诉求的高效回应。
“犁铧尖社区和锦苑小区楼顶防水在质保期内仍漏水,能否协调施工方整改?”“春秋楼附近违规停车严重,道路被占,公交车辅道成停车场,能否整治?”“文昌街与崇德路十字路口能否增设人行横道,保障学生安全?”国庆前夕,在奇台镇康居社区的“代表之家”,一场“局长·代表”面对面活动正在进行。县、乡人大代表围绕群众反映集中的民生难题接连发问,各部门负责人逐一回应。
短短两个小时,难题成为工作计划,表态成为具体行动。奇台镇人大代表辛超龙直言:“这样的交流非常直接,代表把基层声音直接传递给了职能部门。”
近年来,昌吉州人大常委会以密切国家机关同人大代表的联系为主线,进行精细化制度设计,系统推进人大代表与国家机关“面对面”的协商议事。各地则立足代表在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发挥,以现场问政、跟踪督办等多种形式将民意民智转化为协商治理成果,推动解决一批事关地方发展的重要事项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构建起“代表出题、部门回应、人大监督”的闭环机制。
在昌吉市,“代表有约·局长进站”民生对话会创新推出“三见面”机制,实现方案研究阶段、办理中期、答复阶段及时见面沟通,切实增强办理透明度和时效性;
在吉木萨尔县,“两长·局长、代表面对面”嵌入“吉刻办”品牌创建,拓宽监督渠道,提升监督刚性,聚焦重点议题开展专题询问,促进民生问题的关注和解决;
在呼图壁县,问政活动以直播方式被搬上屏幕,广大网友积极参与直播互动,通过网络征集、前期调研、问题提出、现场答复、满意度测评、接单办理、跟踪监督等环节,形成监督闭环;
……
以“十大行动”为契机,如今,广泛、多层的民主协商制度化实践正在昌吉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拓展了;代表监督的专业性更强了;各级人大代表更主动地参与基层协商、助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关键小事”和热点难点问题……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高水平体系化的民主实践正不断走向纵深。
“最管用”的治理效能
在木垒县博斯坦乡,乡人大代表帕丽旦通过在各个村庄间的调研走访,敏锐捕捉到当地妇女对“家门口”就业的迫切期望。伴随帕丽旦通过履职平台提交相关建议,木拉民族手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应运而生。
“因为一件建议就建起了一座工厂,实现了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我们的民主从来不是装饰品。”帕丽旦说。
民主的活力,最终要经由治理效能来检验,并落脚于人民的切身感受。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昌吉州人大常委会紧紧抓住“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根本”,让制度优势真正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治理暖流。
2022年,昌吉州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率先制定《关于实施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在全州县、乡两级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现“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
国庆假期最后一天,在吉木萨尔县文明路社区“代表之家+健康小屋”,居民邓玉霞正在体验新配备的中医诊疗设备:“家门口就能做理疗,太方便了!”
这个健康小屋便是票决制结出的硕果。
事情缘起于州人大代表张晓萍基于专业研判和群众呼声提出的一件《关于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建议》。在当年的人代会上,该建议被纳入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库,最终经由全体人大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票决确定为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项目确定后,吉木萨尔县人大常委会持续运用执法检查、专题调研、代表视察等方式跟踪问效,推动政府投入2000万元系统性实施县域医共体中医辅助诊疗体系建设,配备智能诊疗设备,搭建远程会诊平台,智慧共享中药房也顺利投入运营。如今,覆盖县、乡、村的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代表之家+健康小屋”的创新模式更将健康管理、民意征集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
从项目征集、票决确定到过程监督、效果评价,人大代表的全链条参与确保了公共财政资金真正遵循民意、用于民需,彰显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强大生命力。
在昌吉各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既有“大处着眼”的挥毫泼墨,也有“小处着手”的精彩细节。
在玛纳斯县乐土驿镇郑家庄村,微风拂过新铺的彩砖村道,也拂过村民刘海虎汗珠点缀却笑意洋溢的脸庞。“砂石彩砖送到手,力气献给自家园,这日子有奔头!”
这“奔头”背后,是玛纳斯县人大常委会依托“微实事”项目征集确定和监督机制,以有限的专项补助资金(如该村获得的十万元)作为“种子钱”,有效激发了村集体投入和村民筹资投劳的积极性,累计带动136万元投入,实现了“小资金”撬动“大投入”、“微实事”汇聚“大民生”的倍增效应。
昌吉州人大常委会立足“小而实”,设立“微实事”项目,着力解决各级人大代表在走访选区、接待选民时发现的群众诉求。从解决个体就业,到改善集体人居环境,“民生微实事”机制正以其灵活、精准、高效的特点,撬动基层治理大格局。近一年来,昌吉七县市“微实事”项目投入的3363万元资金如涓涓细流,解决了全州378件诸如巷道硬化、院墙修葺、小型水利设施维护等“关键小事”,有限的投入凝聚了无限的民心,让“微实事”成为激活内生动力的“金钥匙”。
民主,从来不是装饰品,是要解决问题的。
“通过构建‘微实事’快速响应、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代表建议重点督办、预算审查监督拓展、多层次‘面对面’协商议事等有机衔接、协同发力的全链条民主实践体系,确保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真实、生动、具体地体现在人大履职的各个方面。”昌吉州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建新总结认为,“正是这些‘最真实’‘最广泛’且‘最管用’的制度化探索,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昌吉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化为各族群众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体验。”
记者手记
在新疆昌吉,一幅以制度自信为底色、以人民至上为灵魂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里有宏观的系统设计——《关于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昌吉实践”的实施意见》及配套“十大行动”提供了清晰的“施工图”;有中观的机制创新——从基层立法联系点到预算审查联系点,从“家室站”融合升级到“局长·代表面对面”,搭建起立体化、常态化的民主渠道网络;更有微观的鲜活叙事——斯马义家小院弥漫的茶香与共商、帕丽旦笔下流淌的建议与改变、郑家庄村民共建家园的汗水、文明路社区居民共享健康的笑容……
这一点一滴的民主实践,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治理现代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磅礴江河。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民主探索,正持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显著的治理效能,让天山北麓的昌吉州各族群众在共同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心绘就了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最大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