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的魅力
作者:袁枚 编辑:林娜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17

沱江如一条碧玉腰带,缠绕着湘西的青山翠谷。这座被沈从文先生写进《边城》的古城——凤凰古城,历经千年风雨,依然保持着让人心颤的宁静与诗意。
夕阳为古城镀上金边时,我登上了观景台。脚下青石板路蜿蜒如带,两旁吊脚楼层层叠叠,飞檐翘角在暮霭中若隐若现。沈先生笔下“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的描述,此刻在眼前具象成沱江的粼粼波光。
暮色四合时,吊脚楼的灯笼次第亮起。这些悬挂在悬崖边的木质建筑,用斜斜的支柱撑起半边天空,倒映在江面上的灯火,宛如银河坠落人间。《湘西散记》中“两岸多黛色悬崖,水深而清”的意境,在光影交织中愈发清晰。
夜晚的石板街恍若时光隧道。阿婆的花环摊前,红玫瑰与白茉莉在月光下争艳,让我想起《边城》里“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的纯净。阿公的二胡声从街角传来,调子竟与书中“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地唱起来”的场景惊人相似。
虹桥上的茶座飘来阵阵茶香,邻座的苗族姑娘头戴银饰,项圈叮当作响。这让我想起沈先生对苗族服饰的描写:“用锡片、银片、玛瑙装饰,光彩耀目如明星。”她手中的油纸伞轻轻转动,伞面上“边城”二字在霓虹灯下泛着微光。
江面上漂浮的许愿灯,像散落在银河的星星。有个穿蓝布衫的小女孩,正小心翼翼将写着“愿家人平安”的纸船放入水中。此情此景,与《边城》中“翠翠坐在溪边,望着溪面为暮色所笼罩”的画面奇妙重叠。
忽然,对岸传来清脆的歌声:“阿哥住在对河坡,隔河相望难诉说。”循声望去,吊脚楼窗口倚着位穿苗族盛装的姑娘,她的银饰在月光下闪烁,歌声里带着翠翠般的青涩与执着。这让我想起书中“那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的怅惘。
午夜时分,我坐在江边长凳上。月光给古城披上银纱,虹桥的倒影在江面摇曳,宛如沈先生笔下“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的梦幻。远处酒吧传来民谣吉他声,与水车的吱呀声交织成独特的夜曲。
此刻终于明白,凤凰古城的魅力不仅在于风景,更在于它承载着沈先生对乡土的深情。当现代文明与古老文化在此交融,那些吊脚楼的灯火、沱江的流水、石板街的歌谣,共同构成了超越时空的精神原乡。
离开时,我轻轻抚摸城墙上斑驳的苔藓。这些见证过无数故事的生命,依然在月光下静静生长。沈从文先生曾说:“美丽总是愁人的。”但在这河边,所有的愁绪都化作了沱江的粼粼波光,流向永恒的远方,留下永远的美丽。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