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与群众更近,与人大更近
作者:陈严 编辑:林娜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21
2012年7月,我进入福建省邵武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时光飞逝,一晃13年过去了,十三载春秋如驹过隙,我也从青涩走向从容,从萌新蜕变为老兵,经受过磨砺、经历过挑战,让我认识了人大、了解了人大,更走近了人大。
初识人大:怀揣忐忑与期待
在办公桌前,翻开同事给我的宪法、代表法、组织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知识书籍,只有一个感觉,我好像只知其字面意思,却不知其用法,是一个妥妥的“门外汉”。彼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尽快进入角色、进入岗位。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就向领导和同事们请教,勤翻档案文件,在网上搜索文献资料,领导和同事们用他们的耐心和包容给予我帮助,档案文件用它们的详实和客观给予我指导,文献资料用它们的深度和内涵给予我力量。
每一次的学习,都让我向前迈进一步。通过参加各种会议和视察调研监督活动,在实践中,我渐渐地读懂了人大的法律法规,体会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县级人大常委会机关承担着保证宪法法律实施、监督“一府一委两院”、决定重大事项、选举任免等法定职责,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法律性和程序性,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履职尽责。手握“金刚钻”、敢揽“瓷器活”,在这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作为一名人大工作者,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只有练就过硬本领,才能扛起应尽之责。
渐入人大:有挑战更有信心
2017年岁末,邵武市人民代表大会正如火如荼地筹备着,领导走过来和我说:“小陈,今年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由你来主笔。”听到这项安排的刹那,我心里既紧张又激动。紧张的是怕自己完成不好这样重要的任务,激动的是终于有机会一展身手。领导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我多次与各委室充分沟通,仔细梳理各项工作内容,认真揣摩、反复斟酌,力求报告内容严谨充实,经过一番努力,我交出了一份还算合格的“答卷”,起草的报告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
经此一役,我接过了常委会机关综合文字材料工作的交接棒,承担起了这份责任,翻开了我进入人大后的崭新一页。
从那以后,工作报告、调研报告、主持词、工作通讯、代表风采的起草和撰写成为我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路走来,也有许多的惊喜和收获,由我主笔撰写的《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关于运用工作评议增强监督实效的思考》入选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课题调研文集,《探索建立“代表日志”,加强代表闭会期间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文章获评福建省各级人大发挥代表作用优秀案例,《评改结合深化站所工作评议》入选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创新案例,两次被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坛杂志社评为优秀通讯员。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作为一名人大工作者,就要敢于承担责任,勇于直面困难,随时做好准备,只有迎接挑战、奋勇拼搏、久久为功,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展望人大:满怀崇敬与热忱
2021年10月,首次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和实践要求作出系统精辟的阐述。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皆在体现人民二字重千钧。宪法中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我在人大工作的这13年,也见证着、参与着邵武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如一的为民履职之路,无论是教育强市建设、医疗水平提升、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生态环境改善、饮用水水源地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等,都有着人大的监督与参与、助力与推动。
一次次的视察调研、专题审议和执法检查,一件件代表建议得到办理落实,一个个群众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人大的智慧和力量。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作为一名人大工作者,更应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群众的“心上事”当作自己的“上心事”,用心用情用力去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走进人大的这13年,我学习着、思考着、感悟着、实践着、收获着,也还将前进着。未来的道路上我将坚定信念、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这样才能与群众更近、与人大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