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代表联络站建设 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作者:沈永平 编辑:白丹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22
代表联络站是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 “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代表联络站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既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有效路径。安徽省铜陵市人大常委会深刻把握党建引领的独特优势,在优化代表联络站功能、增强工作实效上持续发力,将人大代表履职、发挥代表作用嵌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使其成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助力。
强化思想引领
把牢政治方向“定盘星”
党建引领代表联络站建设,首先是思想引领。全市 50 个联络站聚焦宣传教育功能,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做到每次活动必有理论学习,引导人大代表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心铸魂。一是深刻领悟明方向。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联络站的首要政治任务、第一学习内容,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突出重点学,把“学思用”连成一线、“知信行”融为一体,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见行见效。二是学用结合强自信。立足人大特点,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为必修课,深学细悟《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夯实思想政治根基,增强制度自信。三是把握定位履职责。将新修改的代表法学习纳入全年学习计划,举办社会建设等专题学习培训班,让代表进一步把握政治属性和职责使命,自觉把履职尽责与市委中心工作、基层社会治理结合起来,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议案建议,在依法履职、推动问题解决中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融入组织体系
形成合力汇聚“共同体”
党建引领代表联络站建设,核心是通过强化党的领导,将代表力量有效整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要进一步落实党委领导制度,在积极融合、协同联动中,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以及人大的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一是主动迎上去。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就代表工作、联络站建设等,及时向党委汇报,争取指导和支持。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目前,已形成由1个市级代表联络总站、4个县区中心站、50个乡镇(办事处、区直管社区)联络站、若干个村(居)联络点组成的“1+4+50+N”的网络体系,并按照“就地就近、多级联动”原则,将全市33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为代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搭建了履职平台。二是全面统起来。突出党委“统”的作用,激发联络站人大代表中的中共党员作用,将联络站工作纳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统领、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的体系,共同推动基层治理、服务群众。三是系统嵌进去。依托乡镇(办事处、区直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代表联络站,并结合实际,延伸触角,在居民服务中心设立联系点,推动联络站的机构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形态实现有机融合。如铜官区天井湖社区代表联络站结合辖区老年人较多的特点,按照6个片区,成立流动联络点,打造“站点”和“人员”双流动模式,最大程度方便群众来站点参加活动、反映诉求。
发挥代表优势
绘就基层治理“同心圆”
党建引领代表联络站建设,关键是激发代表发挥作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一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要用好代表联络站,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听取社情民意、真实反映群众诉求,带头宣传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工作部署,积极落实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二是发挥专业特长作用。建立“党建+代表履职”模式,围绕市委开展的消防安全、铜心解纷、关爱维权、健康服务、文明乡风、困难帮扶等服务进万家活动,组织具有专业特长的代表投身到活动中。通过 “党建搭台、代表唱戏”,实现 “群众需要什么,代表就服务什么”,将“专”的优势精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三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要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当好服务群众的“热心人”、法治建设的“促进者”、道德风尚的“好榜样”,帮助群众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支持群众通过基层治理平台依法参与公共事务、社会治理,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基层稳定和谐。
坚持求真务实
构筑依法履职“保障网”
党建引领代表联络站建设,重点是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履行代表义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一是健全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与运行的指导意见》,制定总站、中心站、联络站、联络点“1+4”运行办法;建立代表进站“121”任务机制,即联络站每月至少开展1次活动,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每年进站参加活动不少于2次,市级以上人大代表每年进站参加活动不少于1次,从制度上推动代表进站开展活动、收集民意、参与治理。各站点结合实际,设立基层社会治理观察点,涌现出“柳峰有约”“雨亭谋事”“庭院夜话”等特色活动。二是优化渠道。围绕代表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发现的问题,打造多元化的反映渠道,构建人大系统的“民声呼应”体系。针对诉求比较单一的事项,在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设置“人大代表通道”,进行快办快结;对内容比较综合的事项,转化为代表建议,转交并督促政府部门办理落实;同时,选择部分重点督办建议,编印《代表之声》直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畅通“顶格”办理渠道。三是强化督办。构建群众意见汇总梳理、分析研判、交办督办、反馈评价等闭环机制,建立市委领导领衔督办、市政府领导领衔办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重点督办、市人大常委会工委对口督办、满意度测评“双领双督一测评”机制,大力推动建议的办理、问题的解决,以代表的高效履职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