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实践>

加强和改进街道人大工作 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

作者:陈露燕 陈永强 编辑:白丹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23

新修改的地方组织法进一步强化了乡镇街道的公共管理职能,明确了街道办事处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多项职责。这一重要举措释放出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明信号,街道人大工委作为基层工作的重要力量,必须在提升服务便捷性和高效性上持续发力,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群众认可。

强化大局意识 凝聚协同合力

人大制度的核心优势在于为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制度化平台。做好街道人大工作,关键在于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实现各方协同联动。党委要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高度重视街道人大工作,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党委领导“有力”、人大主动“作为”、政府积极“发力”的良好格局,凝聚起推动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健全指导机制 夯实工作基础

街道人大工作是县(市、区)人大工作向基层的延伸。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要切实履行指导职责,将街道人大工作纳入整体工作布局,健全常态化联系机制。一是完善街道人大工委工作规则,明确分管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组织座谈交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二是扩大街道人大干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增加其列席会议、参加调研视察等活动的机会,提升其履职能力;三是组织学习考察,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拓宽工作视野;四是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在组织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

建强工作队伍 明晰职责边界

队伍建设是街道人大工作的根本保障。一是规范街道领导班子分工,确保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集中精力履行监督职责;二是明确街道人大工委工作人员的职级待遇,吸引政治素质高、法治意识强、业务水平精的干部投身人大工作,保持队伍稳定;三是试点推行街道人大监督员制度,按照就近原则组建监督小组,搭建履职平台,对“一府一委两院”派出机构的工作开展监督,构建完整的基层监督链条。

聚焦监督实效 规范履职行为

协助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是街道人大工委的基本职责。一是细化街道人大工委的职责范围,明确监督内容、形式和程序,推动监督工作规范化、精准化;二是创新监督方式,探索运用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等手段,增强监督刚性与实效;三是加强代表建议督办,选择重点督办建议跟踪问效,推动办理质量提升。

提升代表能力 激发履职活力

代表作用是人大工作的活力源泉。一是优化代表结构,在换届选举中严格把关,确保代表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二是强化履职培训,通过“学习+调研+建言+问效”模式,提升代表综合素质;三是健全代表履职评价和激励机制,增强代表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四是组织代表履职经验交流,提升代表履职能力。

拓展履职平台 增强服务效能

畅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是提升服务效能的重要途径。要推动社区联络站从“建好用好”向“用活用好”转型升级,使其成为政策宣传、民意汇集、履职服务、学习交流的重要阵地。一是构建“1+N”代表联络体系,形成以街道工作室为核心、多个社区和行业联络站为支撑的网格化履职平台;二是发挥平台六大功能:调研视察、联系群众、政策宣传、建言献策、监督对接、学习交流,实现代表履职常态化、精准化;三是善用“互联网+”手段,推动民意收集、办理、反馈全程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