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茅箭区:履职尽责强监督 聚力融合促振兴
作者:郭安富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24
为助推农文旅融合产业升级、激活乡村振兴动能,深入推进“聚力支点建设,助推产业升级”代表行动,2025年,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人大主席团组织五级人大代表共同为茅箭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建言献策。代表们聚焦和美乡村、幸福河湖、森林康养、红色文化经济旅游带、田园研学经济旅游带功能定位,聚焦乡村传统产业升级,强化乡村振兴赋能,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展村民增收致富渠道,广泛组织动员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人民代言人作用。通过政策宣讲、岗位建功、履职监督等多种形式,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加快红色文化旅游和乡村产业发展,为茅箭打造“大山里的深圳”先行区贡献人大代表智慧和力量。

强化能力提升,完善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代表家室站”制度、建议办理、走访调研、联系选民、学习培训等工作制度,努力改善代表家站条件,为代表履职提供热情周到服务,提高代表参政议政的主动和热情。设立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信箱,公示人大代表联系方式,建立人大代表选民接待日,五级代表以下访接待选民的方式,听取选民意愿和诉求。倾听群众呼声,征集选民意见建议,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截至目前,茅塔乡人大主席团通过代表行动征集意见建议12件,分办落实12件;办理民生实事23件,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充分展现代表和选民全过程参与集体民主议事,切实做到互联互通,共聚合力,代表履职能力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代表选民面对面,下访接待显温度。在廖家村第十五代表小组,代表们改变以往接待选民方式,定期接待选民改为三五结伴入户下访,与选民拉家常,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对乡村发展愿望,民生需求和社会治理满意度走访调查,既拉进了群众的距离感,又打消了村民的顾虑,在融洽的氛围与选民畅所欲言。人大代表陆海军在村民廖大妈家走访时,她反映村里农业种植企业拖欠村民务工费迟迟未结算。通过代表走访收集意见建议,今年以来,该村农业种植公司拖欠52位村民务工费32万余元 。为帮助村民讨要务工费,乡村两级代表会同村书记多次与企业负责人商讨,并邀请劳动仲裁部门,函询企业负责人现场调解,9月底,已全部兑付到位。通过下访接待选民,成功化解邻里纠纷15件,办理民生实事23件,帮助52位村民协调兑付务工费,使村民们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权保障。

建言献策促升级,代言三拍“火”乡村。在康家村十四代表小组,以“四小园”黄桃、桑葚、田园时蔬等水果采摘,乡村露营、乡村咖啡、窑烤面包、中华蜂蜜养殖拉动乡村文旅休闲旅游热潮。代表们通过拍摄抖音、短视频和乡村美景、美食、精彩图片文案,在抖音、视频号、微信朋友圈转载推送,每逢节假日,乡村露营基地帐篷林立、游客如织,吸引城区商贩和本地村民摆摊设点售卖儿童玩具、美食小吃、乡村农特产品。在代表活动建议推动下,康家村露营基地假日集市应运而生,夏季消暑纳凉游客量达3.5万人,带动村民月增收3000元,集体收入5.3万元。

绿色经济促发展,和美乡村展新颜。 在大坪村第十七代表小组,代表们围绕生态田园经济带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拆除乱搭乱建58处,规划建设便民停车场5处,修建公厕3座,整治沿线人居环境13公里。如今的大坪村道路宽阔敞亮,忆乡坪田园生态研学已成为亲子体验农耕文化首选地。在台子村乡镇代表刘德华带领干群和代表们结合高山气候与群众共同参与,利用100余亩闲置土地种植油菜、土豆、甜玉米、冬瓜和时令蔬菜。通过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协调联络,牵线搭桥,链接线上线下资源,帮助推动特产“变现”, 销售各类农特产品12万斤,带动村民务工和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

如今行走在茅塔的乡间,一幅五彩斑斓的乡村画卷在眼前铺展。生态园中,亲子家庭体验着农事之乐;直播间里,村民正对着手机热情推介农产品......这个昔日的普通小山村,依托“农文旅教”深度融合,在各级人大代表行动的推动下,不断激活“共富链”。在这片希望的田野,正以“农文旅教”融合为笔,在新时代的画卷上,奋力绘就着“美美与共”的和美乡村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