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故园山楂红

作者:孙福攀 编辑:林娜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24

老家院子里有一棵山楂树,立在南墙根下,粗粝的树皮是岁月写下的隶书,枝干虬曲着,向四方伸张开去,撑出一片蓊郁的浓荫。春夏之日,它的存在并不十分惹眼,混在那一片碧沉沉的海棠与石榴中间,只是静静地绿着。可一到秋天,仿佛一位朴拙的艺人,忽然抖开了他珍藏一季的锦匣,满树的红宝石便哗啦啦地滚了出来,亮得灼眼,红得惊心。

那是一种怎样的红色呢?不像牡丹那般雍容,也不似榴花那般炽烈。它的红,是内敛的、沉静的,却又带着一股子乡野的、不管不顾的烂漫。一颗颗,一簇簇,缀在开始泛黄疏落的叶子间,像无数盏小小的、红纱糊就的灯笼,在爽朗的秋风里,轻轻地、悄悄地摇曳。阳光好的时候,那光便从枝叶的缝隙里筛下来,照在果实上,竟有一种半透明的质感,仿佛能看见里面甜酸交织的汁液,在薄薄的果皮底下,不安分地流动着。凑近了闻,能嗅到一丝极清冽的甜香,不腻人,只淡淡地萦绕在鼻尖,像一句无声的邀约。

这邀约,最先响应的,总是那些麻雀。它们成群飞来,在枝丫间跳跃喧嚷,像一群不懂事的顽童,专拣那最红最饱满的果子啄食。被它们啄破的山楂,流出些许晶莹的浆汁,在秋阳下像一滴凝固了的泪。我们这些孩子,是断然容不得它们这般放肆的。寻一根长竹竿,仰着头,踮着脚,在那密密的枝叶间一阵扑打。竿子落到树上,发出“噗噗”的闷响,熟透了的山楂便再立不住脚,噼里啪啦地落下来,是一场红艳艳的、带着酸甜味儿的雨。我们便在树下笑着,叫着,争着去捡拾,衣兜里,帽子里,都装得鼓鼓囊囊。那新落下的果子,捧在手里凉沁沁的,带着秋露的润意。

捡回来的山楂,是祖母的宝贝。她坐在院中的小凳上,打一盆清亮的井水,一颗一颗地细细搓洗。她那布满老茧的、枯瘦的手指,在那一盆玛瑙红里翻抹着,构成一幅极安详的画面。洗净的山楂,一部分被祖母用白糖水熬煮,做成山楂酱;另一部分,则用线绳一颗颗穿起来,编成一条条长长的、红艳艳的珠串,挂在屋檐下晾晒。老屋的廊下,便悬着一道道流动的红色瀑布,空气里终日弥漫着那股子让人口舌生津的酸味儿。

年岁渐长,离那棵老树也越来越远。在都市的水泥森林里,秋天往往只是一阵凉风、几片落叶,仓促得来不及品味。偶尔在超市的货架上,看到包装精美的山楂糕、山楂片,买来一尝,那味道却总是单薄的,只有直愣愣的甜,或突兀的酸,全然没有老家院子里那棵树上结的果子那种复杂而醇厚的底蕴。我于是才明白,我怀念的,不只是那一口酸甜,更是那棵树所承载的一整个秋天,那份从枝头到舌尖,再从舌尖到心头,这样完整的生命历程。

前些年回去,见那棵老树依旧立在原地,只是枝干更显苍黑了些。秋风又起,满树的红果依旧,只是树下少了扑打的竹竿,少了捡拾的孩童,也少了那个在井边搓洗果子的、安详的身影。我独自站在树下,仰头望着那一片熟悉的、燃烧般的红色,心里忽然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触动。

这山楂树,年复一年,立于秋霜之中。它不曾言语,却仿佛说尽了一切。它告诉我,生命的滋味,本就是甜与酸的糅合。那初入口时的酸涩,是岁月里的艰辛与磨砺,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而细细品味后,回甘便从舌根下悄然泛起,那是历经风霜后,沉淀下来的智慧、温情与释然。这像极了我们的人生,少年时,总觉世事多艰,满口酸涩,迫不及待地想要逃离;待到中年,尝遍了百味,才懂得那最初的酸楚里,竟藏着最纯粹的养分,它砥砺了我们的心志,丰盈了我们的灵魂。

我默默地捡起几颗被风吹落的果子,放进衣袋里。这故园的红,这秋日的信物,我要带到我那远在千里之外的城中去。不为品尝,只为在某个疲惫的、失了味道的午后,能摸一摸这冰凉而坚实的红,便仿佛又能看见老家院子里,那棵立在秋风斜阳里的树,看见那满枝丫的红宝石,如何静默地,将岁月的酸与甜,一并酿成了沉甸甸的、足以慰藉一路风霜的、生命的醇浆。

(图片来源于网络)